關於我們
作者群
訂閱電子報
支持我們
menu
法律百科 Legispedia
description
文章
space_dashboard
專欄
contact_support
問答
book
辭典
assignment
範本
photo_library
懶人包
person
登入
註冊
description
文章
space_dashboard
專欄
contact_support
問答
book
辭典
assignment
範本
photo_library
懶人包
登入
註冊
前往待答問題
contact_support
問答
/
其他
/
所有主題
提問題
法律入門
143
救濟與訴訟程序
208
房子‧土地‧鄰居
195
消費‧借還錢‧契約
166
損害賠償‧保險
71
家庭‧父母子女
204
性別
44
健康‧醫療‧銀髮族
38
勞動‧工作
379
公司‧企業‧法人
21
智慧財產權
77
刑事犯罪
461
基本人權‧政府
121
車‧交通
91
環境‧衛生
25
國際法
10
其他
72
重設
法律扶助
動產
其他
健康隠疾被同事傳述,傳述者是否有違法之虞?
吳沂蓁
(認證法律人)
於
2023-02-10
更新
您好: 提問中張三的行為可能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也可能構成刑法誹謗罪。以下簡單介紹可能涉及的法律規定,如有個案需求,建議您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 傳述他人的隱疾,是否違反個資法? 「個人資料」與「特種個人資料」 為了保...
(more...)
晶片主人是否就是寵物的主人?
李惠婷
(認證法律人)
於
2022-11-18
更新
晶片主人、飼養的人,不一定是所有權人 法律上規定了許多養寵物的人須盡的義務,而晶片只是行政機關的管制措施,用來監督飼主們是否確實負起該負的責任,與寵物的所有權人是誰並沒有必然關係。 另外,動物保護法對飼主的定義,是指動物的所有人...
(more...)
被他人隨意張貼照片
王琮儀
(認證法律人)
於
2022-10-14
更新
提問人您好: 因為您的問題當中提到「下載照片後張貼在它版面或留言」的問題,即使不涉及言語中傷他人的問題,也可能有關於臉書(Facebook)使用,或者著作權法、民法的法律問題,簡單說明如下: 著作權法 在臉書上最常被討論的問題,是關於上傳的...
(more...)
請問沒有原因亂打電話給警察局或急救或是1999市民專線,會有什麼後果?
李惠婷
(認證法律人)
於
2022-10-14
更新
一、亂打119、110報案專線最高可處新臺幣15,000元罰鍰 (一)濫用119、110的罰則 119是消防機關的報案專線,供民眾於火災或急難發生時尋求協助。若無故撥打或謊報火警、災害、緊急救護案件,可能面臨新臺幣3,000元至15,...
(more...)
一般民眾如遇不肖律師,應向何機關陳述或檢舉?
法律百科
(認證法律人)
於
2022-08-31
更新
確定對方是不是真律師 首先請先到「法務部律師查詢系統」,確定對方是不是真的律師、可不可以執行律師職務。如果是謊稱具有律師資格的假律師意圖營利而從事開庭、寫書狀事務,或是包攬訴訟,可能會受律師法或刑法的處罰。一般民眾遇到的話,可以...
(more...)
當了情侶的第三者
王琮儀
(認證法律人)
於
2022-08-15
更新
介入情侶間的感情,原則上沒有法律責任 目前民法上僅保障配偶權,也就是介入他人的婚姻關係(含同性伴侶的第二條關係),才會有民事損害賠償的問題;同時因為通姦罪已經因為違憲而失效,所以沒有刑事責任。如果是單純介入情侶間的感情,除非真的有伴隨...
(more...)
憲法審查案件表決門檻
法律百科
(認證法律人)
於
2022-07-15
更新
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的門檻 過去大法官依大審法採「會議」方式審查案件時,應有大法官目前全部人數(15人)2/3出席,並且要有「出席人數」2/3以上的大法官同意才能通過,實務運作上,常有案件因過高的會議出席及表決門檻限制,導致無法透過...
(more...)
在公園健走被路面突出裂縫絆倒受傷骨折要向誰申請賠償?謝謝
匿名(認證法律人)
於
2022-07-06
更新
這種情形,該公園的管理機關是賠償義務機關,可以提出書面請求進行協議。如遭拒絕賠償、或者超過30日仍未開始協議、或者開始協議而超過60日未能達成協議,便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損害賠償之訴)請求管理機關賠償。 相關法條:國家賠償法第9條第2項、第...
(more...)
電動自行車被人私自移走
匿名(認證法律人)
於
2022-06-18
更新
車子並未偷走,不構成竊盜罪。
(more...)
隱私權
法律百科
(認證法律人)
於
2022-05-06
更新
提問人您好,關於網站使用的問題,簡單說明如下: 隱私權要歸到哪個領域,您可以依據提問的具體內容歸類,並沒有強制的區分標準, 例如: 涉及偷窺、偷錄音、翻拍手機內容等,可以放在「刑事犯罪∕妨害秘密」; 涉及個人資料的遭違法利用而侵害隱私時,可...
(more...)
‹
1
2
3
4
5
6
7
8
›
我要提問
功能介紹
×
請選擇領域
我不知道,請協助。
法律入門
救濟與訴訟程序
房子‧土地‧鄰居
消費‧借還錢‧契約
損害賠償‧保險
家庭‧父母子女
性別
健康‧醫療‧銀髮族
勞動‧工作
公司‧企業‧法人
智慧財產權
刑事犯罪
基本人權‧政府
車‧交通
環境‧衛生
國際法
其他
請先選擇主題
已輸入
0
字/
500
我瞭解並同意以下條款:
回覆者的回答
僅供參考
,法律百科是分享知識的平臺,不針對具體個案提供專業諮詢服務,故無法負保證責任。
每個具體個案是獨特、複雜、持續發展的,回覆者回答的內容是法律知識,而不是每個具體個案的解答。
如有個案法律諮詢需求,敬請洽詢專業律師。
匿名
署名
訂閱電子報
×
您可以透過電子報閱讀法科精彩內容喔!
姓名:
*
Email:
*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繼續瀏覽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使用條款
及
隱私條款
×
祝福法律百科的朋友們新年快樂!
網站農曆年節不休息,歡迎常來逛逛,共同討論法律問題,交流分享,讓法律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
請在此輸入您的提問,例如:被資遣怎麼辦?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