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關於您的問題,筆者將從以下幾個面向回應: 1.您所提及的行為理論的爭議,比較偏向於理論史的討論。因爲這些理論其實都在決定一個能進入刑法上評價的行為究竟長什麼樣子,這會連帶影響評價體系,例如:因果行為論,著重的是事實上的「因果」,行為... (more...)
移轉手機資料會有個資法問題嗎? 什麼是個資? 「個人資料」,也就是常聽到的個資,是指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護照號碼、特徵、指紋、婚姻、家庭、教育、職業、病歷、聯絡方式、財務情況、社會活動,及其他可以直接或間接辨識特定... (more...)
幫別人頂替犯罪(俗稱頂罪)是刑法上的一種犯罪行為 依照刑法第164條第2項規定,如果有人想讓有犯罪的人脫罪,因此出面頂替,這樣的行為有可能讓真正犯罪的人逍遙法外,國家難以發現犯罪真相,影響到國家偵查、審判犯罪,甚至可能導致不正確的審判... (more...)
提問人您好: 以下僅就法律層面的問題簡單討論,如果有需要的話,建議尋求法律服務或警察的協助。 什麼樣的行為會涉嫌恐嚇罪? 按照法院實務見解,恐嚇罪是指告知被害人,將加害他的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等權利的內容,意圖讓被害人感到恐懼... (more...)
刑法第347條擄人勒贖罪的既遂時點,在於 #擄人 時︰ 行為人「犯罪是否既遂」,取決於「刑法的客觀構成要件是否完全該當」,因此,若要討論擄人勒贖罪的既遂時點,即須先行釐清該罪之所有的客觀構成要件,當其全部俱足時,行為人始成立既遂。 從刑法第... (more...)
關於此問題,可參照,本百科文章〈名片算「個人資料」嗎?未經同意,將他人名片與影射對方違法的影片放到網路上,涉及什麼犯罪?〉、〈在網路肉搜別人並公布資料,可能會有什麼個人資料法律爭議?〉。 實務上,有類似案件︰某ptt版主蒐集許多批評特定人的... (more...)
一、有關你無故被跟蹤的部分,並沒有涉及刑事罪責,可能只有涉及《社會秩序維護法》的行政罰法律責任: (一)根據《社會秩序維護法》第89條規定:有左列各款行為之一者,處新臺幣三千元以下罰鍰或申誡: 一、無正當理由,為人施催眠術或施以藥物者。 二... (more...)
本文就提問者的問題,簡要答覆如下︰   為什麼刑法會規定第246條呢? 保護法益作為刑事立法的目的 原則︰〈刑法〉的設立是為了禁止「任何人造成他人法益的侵害」,這也是刑事立法的要求,即刑法的每一個法條必須要有想要保護的「法益」(保護法益成為... (more...)
一、首先,本文將先行釐清,論者提出說「我國法律限制賭博行為,為何不能也全面的限制高利息借貸,如此不是能給人民更好的保護嗎?」  (一)賭博行為之所以遭受禁止,是因為在資本主義下,人們相信財富要靠勞力加以累積,因此,此種近似運氣的財產來源,如... (more...)
關於對公務員行賄罪的說明,請見本站文章:怎麼樣的行為,會成立對公務員行賄? (more...)
請在此輸入您的提問,例如:被資遣怎麼辦?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