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假訊息」? 「假新聞」、「假消息」、「假訊息」、「不實消息」這些詞,近年來相當常見,在法律上是採用「謠言或不實訊息」,不過法律學者在討論這類問題時,目前較多使用「假訊息」一詞。 簡單來說,假訊息是改編新聞內容、冒名新聞組織... (more...)
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是不是個人資料? 在討論公開詐騙集團的電話號碼會不會觸犯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之前,要先確認這是不是個人資料。個資法第2條第1款規定,個人資料是指能夠直接或間接辨別個人身分的資料,例如身分證字號、病歷、... (more...)
壹、 拍攝的場合、內容是否「不欲人知」         若該場合涉及他人之機密(商業機密等﹒.﹒.)或裸照等等,而以攝影、錄音等設備將其記錄下來         則可能構成 刑法315條 妨害秘密罪 貳、拍攝內容為他人隱私部位者   ... (more...)
該文章所述應是在講,離婚後子女之名字應從何姓? 原因出自於民法1059條所述:「父母於子女出生登記前,應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或母姓」 在離婚訴訟時,主戰場是「未成年子女監護權」小戰場什麼都爭 所以說法院仍然會參考 「子女自己本身的意願」和「... (more...)
首先,提文者所預設的問題,即「平等原則在私法上的規範(審查)密度為何?」應該先予以充分界定其意義。 私法,可定義為私人間法律關係(即通常是契約關係),亦可界定為立法者所制定的私法規範,抑或整體私法秩序(由私人間的法律關係與私法規範所形成的法... (more...)
A的公布行為,涉及到個人資料保護法的問題 為了保護個人的隱私等人格權,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對於足以識別個人的資訊,是否可以蒐集、處理、利用做了相關的規定。 B的名字、學校、居住地、社群網站帳號是個資嗎? 首先,B的姓名、教育、聯... (more...)
關於行政程序法第132條、第133條之解釋、適用,須考量其在時效制度上的作用。國家對於人民之公法上請求權,以5年作為消滅時效期間(行政程序法第131條第1項),行政機關對於人民作成行政處分,將使時效中斷(行政程序法第131條第3項[2... (more...)
憲法第74條和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8項的差異:在會期中 憲法第74條和憲法增修條法第4條第8項都是立法委員不受逮捕特權的條文,差別在於:現行的憲法增修條文第4條第8項增加了「在會期中」這4個字,增修的理由是為了避免立法委員借身分保護傘... (more...)
肖像權是什麼? 肖像指的是可以「辨認出五官、面貌」的人物圖像,有可能是照片、繪畫、雕塑等。也就是說,其他人可以藉由照片、繪畫、雕塑認出這是哪一個人。 肖像權是法律保護的人格權,沒有經過本人同意就公開本人照片,是侵害肖像權的行為 每個人有權利... (more...)
改名字的理由 法律上確實有規定可以申請改名字的理由,但當然不是改名之後擁有免費吃鮭魚等優惠。依照姓名條例第9條第1項第6款規定,字義粗俗不雅、音譯過長或有特殊原因,都可以申請改名字。此外,經過大法官解釋和姓名條例的歷次修法,現在... (more...)
請在此輸入您的提問,例如:被資遣怎麼辦?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