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模擬案例 A公司為營造業股份有限公司,其就業務營造工作而於91年3月至92年7月間(共17個月),僱用74名外籍勞工,依照〈就業服務法〉第55條之規定,應向國家繳交就業安定費976,382元。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作為主管機關,於是在9... (more...)
下面針對三件事情說明:心理測驗是否屬於個人資料、學校可否要求學生進行心理測驗、大學校系可否要求申請學生檢附心理測驗結果。 心理測驗屬於隱私的個人資料 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第2條第1款的規定,可以直接或間接識別出特定人的... (more...)
國家賠償雙軌制,提起「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各要件和程序為何? 所謂「國家賠償雙軌制」,係指人民得藉由「兩種不同制度」向國家請求損害賠償,第一種制度是依據〈國家賠償法〉提起損害賠償之訴,由於應向普通法院起訴,故屬於民事訴訟案件;第二種制度... (more...)
概說 首先,學生與學校兩者間,處於「特別法律關係」。這指得是學生與學校間的關係,具有緊密互動、指揮監督關係,與一般人民與國家間的關係不同。 在這種法律關係下的人民,例如學生,國家對其權利之干預可以比較多、範圍比較大,而且,在不涉及基本權利的... (more...)
首先,「申訴」行為,被理解為一種「舉發」、「檢舉」行為,這些行為通常不具備法律上效力,因此,行政機關接到民眾的檢舉或申訴,就算真的有違法行為,人民也沒有「權利」要求行政機關應該依法開罰。例如,檢舉路邊違停、闖紅燈等等。 縱使行政機關明知有人... (more...)
探究「但書」的意義,須先就「本文」之意涵加以理解︰ 在法律條文的解釋上,某某案例事實必須先具備(稱「該當」)本文之構成要件,且獲得本文的法律效果,那麼我們才需要去討論但書規定的適用。也唯有在具備但書之構成要件者,其便否定了本文的法律效果。 ... (more...)
以下簡要回應︰ 丙有沒有權利要求行政機關應該對甲實行裁處,應採否定見解︰ 保護規範理論與裁量縮減至零 這裡涉及了一個行政法上的問題,是當有一個法條明定「當人民具備該法條之要件時,行政機關『得』進行處罰」。例如,某甲違法時,得處以2千-5萬元... (more...)
交通部觀光局「已發文追討」,是否為行政行為?其法律效果為何? 該行為是行政處分,以撤銷前行政處分之效力為法律效果 所謂的行政處分,指得是行政機關單方面對外針對特定人、具體事件,作成有公法上效力的行政行為(行政程序法第92條)。又行政處... (more...)
本文認為,以該特殊條例第7條作為限制遷徙自由的法律依據,應為違憲。理由即是違反法律明確性原則。 法律明確性原則 法律明確性原則的目的,在於保障人權。 其意義是,立法者所制定的法規,必須讓人民可以理解到「我(人民)做了什麼行為,是法條想要規範... (more...)
一、我國憲法針對立法委員的言論免責權,採取絕對保障原則,因此,確實如提問者所問,立法委員在院內的發言,不會構成誹謗罪、公然侮辱罪,亦不成立民事侵害名譽權行為。 司法院大法官第401號解釋 憲法第三十二條規定國民大會代表在會議時所為之言... (more...)
請在此輸入您的提問,例如:被資遣怎麼辦?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