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熟知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以外,現行法對於假訊息、謠言的規範其實相當多,有刑罰也有行政罰。背後大致上都有維持社會或經濟秩序、避免資源浪費……各種公共政策上的考量。
以下只是簡單舉例幾項現行法規定。法務部調查局網站有提供「假訊息查證參考資訊」,建議多加參考,避免誤信謠言而觸法。
民用航空法
散布危害飛航安全的不實資訊,即使沒有真正危害飛航安全,仍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萬一不實資訊真的導致飛航發生危險,甚至有航空器毀損、人員傷亡,最高可處到無期徒刑[3]。
散布危害飛航安全的不實資訊,即使沒有真正危害飛航安全,仍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萬一不實資訊真的導致飛航發生危險,甚至有航空器毀損、人員傷亡,最高可處到無期徒刑[3]。
延伸閱讀
法律百科(2022),《網路上的法律問題—法律如何應對假訊息》。
法務部調查局(2021),《假訊息查證參考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