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說
首先,學生與學校兩者間,處於「特別法律關係」。這指得是學生與學校間的關係,具有緊密互動、指揮監督關係,與一般人民與國家間的關係不同。
在這種法律關係下的人民,例如學生,國家對其權利之干預可以比較多、範圍比較大,而且,在不涉及基本權利的範圍內(細節性、技術性事項,如成績評量、出席、職務安排),不需要有「法律」就可以為之。簡言之,例如,透過學校的校規;但如果涉及基本權干預,則須有法律之授權。
學生被要求於「假日」出席學校活動,且作為評量依據,這項規定或要求,有違法或違憲嗎?
首先,學生被要求上學,是被課予特定的「作為」義務,這便干預了該名學生「不想作為」的自由。而由於憲法並未明文列舉這項基本權,因此,吾人便將其歸類在憲法第22條之概括基本權,並稱此「做出一定行為或不行為的自由」為「一般行動自由」。
因此,我們首先肯定說,學校這樣的要求,並非簡單的、細節性的內部規制措施,而是一個干預學生基本權的行為。
國家干預人民之基本權,應有法律之依據,並於最小侵害範圍內為之︰
經查,〈高級中等教育法〉第43條第1項[1]授權教育部訂定課程綱要,而教育部自行發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則言明:「學生在校上課每週 35 節,其中包含「團體活動時間」及「彈性學習時間」。」
從上述來看,高級中等學校之學生,其在校時間應為一週35節為上限。因此,如果學校自行加課,並以學生缺席作為評量依據,應屬違憲。
然而,〈高級中等教育法〉第12條第2項[2]另訂有針對「實驗型學校」的例外規定,即不受到課程綱要之限制。此處可見,立法者有意將實驗型學校的課程規劃,委由「學校自身」另為安排,而不受到教育主管機關(即教育部)之限制。
1.私立學校可以上第八第九第十節課嗎?
2.第八第九第十節課可以上進度考試嗎
3.署輔可以不發同意書就發繳費單嗎?
4.署輔可以考複習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