妨害司法也是一種犯罪行為
在我國刑法中,有一系列的罪名是處罰妨害司法的行為,妨害司法的行為,白話來說就是干擾法律程序的進行,例如按照法律應該被逮捕、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犯脫逃罪[1],會讓法律程序無法進行。而把涉嫌犯罪的人藏匿起來[2]、偽造或湮滅證據[3];或者是擔任證人時在法庭上說謊、作偽證[4],明知道別人是無辜的卻誣告[5],這些行為會造成司法資源的虛耗、可能影響到別人的自由或名譽,所以我國刑法對這些行為是會處罰的。
在我國刑法中,有一系列的罪名是處罰妨害司法的行為,妨害司法的行為,白話來說就是干擾法律程序的進行,例如按照法律應該被逮捕、限制人身自由的人犯脫逃罪[1],會讓法律程序無法進行。而把涉嫌犯罪的人藏匿起來[2]、偽造或湮滅證據[3];或者是擔任證人時在法庭上說謊、作偽證[4],明知道別人是無辜的卻誣告[5],這些行為會造成司法資源的虛耗、可能影響到別人的自由或名譽,所以我國刑法對這些行為是會處罰的。
提問的情況會涉及什麼犯罪呢?
標題所說的「偽證罪」,是指在涉及犯罪偵查、審判的刑事程序中,擔任證人、鑑定人、通譯,有具結(保證自己說的是真話的意思)卻說謊,才會涉及偽證罪。
然而,如果是刪除行車紀錄器畫面,則不是在法庭上說謊,而是毀滅掉證據的行為,而這可能涉及到湮滅刑事證據罪。
標題所說的「偽證罪」,是指在涉及犯罪偵查、審判的刑事程序中,擔任證人、鑑定人、通譯,有具結(保證自己說的是真話的意思)卻說謊,才會涉及偽證罪。
然而,如果是刪除行車紀錄器畫面,則不是在法庭上說謊,而是毀滅掉證據的行為,而這可能涉及到湮滅刑事證據罪。
刪除行車紀錄器畫面可能成立湮滅刑事證據罪嗎?
問題中提到「交通違規」,如果只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的行政責任,原則上並不會涉及到湮滅刑事證據罪。因為刑法第165條湮滅刑事證據罪的規定,就只限於「與別的刑事被告案件有關的證據」(附帶一提,湮滅「自己」涉及刑案的證據,目前沒有刑事責任)。只涉及到行政責任,例如發生擦撞,在單純涉及車輛損傷而沒有人傷亡的情況下逃逸[6]、不遵守號誌行駛[7],這些行為可能被處以行政罰鍰,所以如果刪除這些違規行為的行車紀錄器畫面,並不涉及湮滅刑事證據罪。
如果交通違規伴隨犯罪行為,例如因為超速加上未注意路況,不慎撞到其他用路人而涉及過失傷害[8]或過失致死罪[9],或是造成其他用路人死傷而逃逸、涉嫌肇事逃逸罪[10]等情況,刪除涉及犯罪行為的行車紀錄器畫面,就會有湮滅刑事證據罪的問題。
問題中提到「交通違規」,如果只有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中的行政責任,原則上並不會涉及到湮滅刑事證據罪。因為刑法第165條湮滅刑事證據罪的規定,就只限於「與別的刑事被告案件有關的證據」(附帶一提,湮滅「自己」涉及刑案的證據,目前沒有刑事責任)。只涉及到行政責任,例如發生擦撞,在單純涉及車輛損傷而沒有人傷亡的情況下逃逸[6]、不遵守號誌行駛[7],這些行為可能被處以行政罰鍰,所以如果刪除這些違規行為的行車紀錄器畫面,並不涉及湮滅刑事證據罪。
如果交通違規伴隨犯罪行為,例如因為超速加上未注意路況,不慎撞到其他用路人而涉及過失傷害[8]或過失致死罪[9],或是造成其他用路人死傷而逃逸、涉嫌肇事逃逸罪[10]等情況,刪除涉及犯罪行為的行車紀錄器畫面,就會有湮滅刑事證據罪的問題。
延伸閱讀:
簡珣(2020),《這樣可以告偽證罪嗎?》。
楊舒婷(2020),《什麼情況可能成立刑法滅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