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以下簡單就您問題中涉及的法規做討論,不過如果有具體需求,則需要專業律師針對您的需求進行服務。
持有第二級毒品會被撤銷假釋嗎?
關於假釋及撤銷的規定,按照現行法規定,例如A犯了X罪並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在有期徒刑執行超過1/2的時候(例如已經執行5年)獲得假釋出獄[5]。但是在假釋期間內(以8年有期徒刑來說,剩下3年假釋期間[6]),如果又故意犯Y罪,而被處有期徒刑,被法院判有期徒刑(及以上的)的刑罰,A就必須回去服X罪剩下的刑期,以及Y罪的刑期。
關於假釋及撤銷的規定,按照現行法規定,例如A犯了X罪並被判處8年有期徒刑,在有期徒刑執行超過1/2的時候(例如已經執行5年)獲得假釋出獄[5]。但是在假釋期間內(以8年有期徒刑來說,剩下3年假釋期間[6]),如果又故意犯Y罪,而被處有期徒刑,被法院判有期徒刑(及以上的)的刑罰,A就必須回去服X罪剩下的刑期,以及Y罪的刑期。
假釋期間犯罪,若獲得緩刑或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有機會不被撤銷假釋
大法官在2020年11月做出了釋字第796號解釋,認為現行法的撤銷假釋規定是不分假釋期間犯罪的情節,一律撤銷,沒有考慮到例如只是被判緩刑、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的輕微狀況,牴觸了比例原則,與憲法保障人身自由的精神不符,而宣告刑法原本撤銷假釋的規定違憲。並認為法官在個案中可以參考具體情況,在緩刑、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不撤銷假釋。
大法官在2020年11月做出了釋字第796號解釋,認為現行法的撤銷假釋規定是不分假釋期間犯罪的情節,一律撤銷,沒有考慮到例如只是被判緩刑、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的輕微狀況,牴觸了比例原則,與憲法保障人身自由的精神不符,而宣告刑法原本撤銷假釋的規定違憲。並認為法官在個案中可以參考具體情況,在緩刑、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不撤銷假釋。
持有第二級毒品的減免規定
首先,刑法對於自首是有減刑規定的[7]。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也規定,觸犯持有毒品的犯罪,如果在過程中供出毒品來源、協助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可以減輕或免除刑責[8];若是在偵查跟審判中都誠實自白,也可以獲得減刑的優惠[9]。而自首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減刑優惠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白話來說就是可以自首減一次、供出來源或自白再減一次[10]。
首先,刑法對於自首是有減刑規定的[7]。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也規定,觸犯持有毒品的犯罪,如果在過程中供出毒品來源、協助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可以減輕或免除刑責[8];若是在偵查跟審判中都誠實自白,也可以獲得減刑的優惠[9]。而自首跟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減刑優惠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白話來說就是可以自首減一次、供出來源或自白再減一次[10]。
意圖販賣而持有
從前面持有第二級毒品的罪名來說,如果是因為想要販賣而持有,至少會有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有自首並供出來源、因此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減刑之後還是有可能有10個月有期徒刑,相對較沒有機會可以避免撤銷假釋(除非免刑)。
從前面持有第二級毒品的罪名來說,如果是因為想要販賣而持有,至少會有5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有自首並供出來源、因此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減刑之後還是有可能有10個月有期徒刑,相對較沒有機會可以避免撤銷假釋(除非免刑)。
單純持有
至於單純持有第二級毒品,則因為最高是2年有期徒刑、最低是2個月有期徒刑,如果有減刑的話,則可能刑責最終會落在6個月以下,再由法官根據個案狀況考慮到底要不要撤銷假釋。
至於單純持有第二級毒品,則因為最高是2年有期徒刑、最低是2個月有期徒刑,如果有減刑的話,則可能刑責最終會落在6個月以下,再由法官根據個案狀況考慮到底要不要撤銷假釋。
如有問題建議尋求個案協助
如果您的問題涉及到具體個案的情況,那是否及如何訴諸具體的法律行動,例如如何撰寫法律書狀、如何舉證,以及過程中可能有需要注意法律上時效、費用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士,視您的具體情況提供諮詢或服務。
法律百科是共享知識的平臺,並未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及法律服務媒合。建議您參考問答:《除了在法律百科網站提問與直接找律師協助以外,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面對面法律諮詢的管道?》當中列出的法律諮詢資源、文章:《我需要找律師嗎?有什麼管道可以找律師或是尋求法律諮詢呢?(下)》所提供的管道。
如果您的問題涉及到具體個案的情況,那是否及如何訴諸具體的法律行動,例如如何撰寫法律書狀、如何舉證,以及過程中可能有需要注意法律上時效、費用的問題,這些都需要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士,視您的具體情況提供諮詢或服務。
法律百科是共享知識的平臺,並未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及法律服務媒合。建議您參考問答:《除了在法律百科網站提問與直接找律師協助以外,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面對面法律諮詢的管道?》當中列出的法律諮詢資源、文章:《我需要找律師嗎?有什麼管道可以找律師或是尋求法律諮詢呢?(下)》所提供的管道。
延伸閱讀:
劉立耕(2018),《什麼是毒品犯罪?毒品的分類、處罰程度與矯治方式有哪些?》。
吳景欽(2020),《受刑人的權利:假釋的申請與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