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警戒下,最早被地方政府強制停業的「八大行業」。但這其實是一種泛稱,在法規上稱為特定行業,每個縣市政府都有自治規範。
特定行業不只有八種,下面來介紹俗稱八大行業的原因,以及法律特殊規範目的、嚴格管理的內容。
特定行業有哪些?
哪些行業算是特定行業,是由地方政府自行規定,常見行業列舉如下:
哪些行業算是特定行業,是由地方政府自行規定,常見行業列舉如下:
最早被列入的傳統八大行業 ,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台北市商業處的八大行業各業之定義說明。
舞廳:店家提供跳舞場地、舞伴,有舞小姐陪伴客人跳舞,像是歷史悠久的華僑大舞廳。
舞場:店家提供跳舞場地,沒有舞伴,客人需要自行結伴來跳舞,像是全台連鎖的阿曼達舞場。
酒家:有吃、有喝、有人坐檯陪酒。
酒吧:有吃、有喝、沒有人陪酒。
特種咖啡茶室:有喝、有人陪,但喝的不是酒,是咖啡或是茶
視聽歌唱業:KTV,像是錢櫃、好樂迪;或是投幣機、包廂式的伴唱設備。
夜店:有酒、有音樂表演,主要營業時間是夜間到凌晨。
三溫暖:沐浴洗澡的場所。
其他特種行業
資訊休閒業:網咖
理容業:包廂式的理髮、按摩、刮鬍子、泡手腳、修指甲服務場所
各縣市的特別規定
最早規定的是臺北市相關管理規則
臺北市政府1985年訂定「臺北市舞廳舞場酒家酒吧及特種咖啡茶室管理規則[1]」,特別管理舞廳、舞場、酒家、酒吧、特種咖啡茶室;現行法[2]則加入視聽歌唱業、夜店、三溫暖。
除了這部管理規則,臺北市政府也另外用兩部條例把電子遊戲場業[3]、網咖等資訊休閒業[4]納入規範。
各縣市政府管制的行業別大同小異,以下再舉出3個例子給讀者
最早規定的是臺北市相關管理規則
臺北市政府1985年訂定「臺北市舞廳舞場酒家酒吧及特種咖啡茶室管理規則[1]」,特別管理舞廳、舞場、酒家、酒吧、特種咖啡茶室;現行法[2]則加入視聽歌唱業、夜店、三溫暖。
除了這部管理規則,臺北市政府也另外用兩部條例把電子遊戲場業[3]、網咖等資訊休閒業[4]納入規範。
各縣市政府管制的行業別大同小異,以下再舉出3個例子給讀者
桃園市:傳統八大,加上有包廂的理髮業[5]。
新北市:傳統八大,加上網咖、電子遊戲場[6]。
高雄市:傳統八大,扣除夜店 ,因此只有七項[7]。
法律特殊規範目的、嚴格管理的內容
法律特殊規範目的
各縣市自治條例都有寫到類似的規範目的,就是要維護社會秩序、好的風俗,避免社會陷於混亂。
各縣市自治條例都有寫到類似的規範目的,就是要維護社會秩序、好的風俗,避免社會陷於混亂。
管理的內容
嚴格管理的項目,舉幾個例子如下,但每個縣市政府控管的程度不同。
嚴格管理的項目,舉幾個例子如下,但每個縣市政府控管的程度不同。
跟學校、醫院、公共圖書館保持距離[8]。
特別在法規裡提醒不能使用毒品、妨害風化[10]。
工作人員的身分證資料要準備好,隨時可能有人來臨檢[11]。
主管機關定期檢查,臺北市來說,每年最少2次[12]。
但要留意的是,許多特定行業在商業登記時,會登記成其他行業別,像是酒店可能會登記成餐酒館、餐廳。原因是繳稅上會比較有利,也能減少被臨檢的機會,目前商業登記主管機關沒有強制規定公司名稱跟招牌名稱要一致,所以特定行業有機會讓公司名稱、招牌名稱看起來毫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