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仿冒商品的民、刑事責任
如果是賣假貨,在商標法的討論中可以說是販賣仿冒商品,會有相對應的民刑事責任。
如果是賣假貨,在商標法的討論中可以說是販賣仿冒商品,會有相對應的民刑事責任。
民事責任
對商標權人來說,賣仿冒商品會侵害他人的商標權,所以需要負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包括不准再使用商標權人的商標、負金錢上的損害賠償等等[1]。
對買到仿冒商品的人來說,則是買到了不值正版價格的仿冒商品,可以依照民法或消保法規定解除契約,或者依民法要求減少價金[2]。
對商標權人來說,賣仿冒商品會侵害他人的商標權,所以需要負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包括不准再使用商標權人的商標、負金錢上的損害賠償等等[1]。
對買到仿冒商品的人來說,則是買到了不值正版價格的仿冒商品,可以依照民法或消保法規定解除契約,或者依民法要求減少價金[2]。
刑事責任
販賣仿冒商品在商標法上也會有刑責,如果明知道自己是在販賣仿冒商品,包含販賣、陳列、輸入或輸出,都會有商標法的刑責[3]。
對於買到仿冒商品的人來說,則是買到不值正版價格的仿冒商品,受到財產上的損失,所以販賣仿冒商品的人會涉嫌犯刑法上的詐欺罪[4]。
販賣仿冒商品在商標法上也會有刑責,如果明知道自己是在販賣仿冒商品,包含販賣、陳列、輸入或輸出,都會有商標法的刑責[3]。
對於買到仿冒商品的人來說,則是買到不值正版價格的仿冒商品,受到財產上的損失,所以販賣仿冒商品的人會涉嫌犯刑法上的詐欺罪[4]。
平台或社團經營者會有責任嗎?
不論是社群平台、購物平台,或者是其中的買賣社團經營者,是否需要對賣仿冒商品這件事情負責,是一個需要探討的難題[5]。
不論是社群平台、購物平台,或者是其中的買賣社團經營者,是否需要對賣仿冒商品這件事情負責,是一個需要探討的難題[5]。
民事責任
法院對於平台責任並不會太過嚴苛[6]。如果是一般對話群組,因為本來就不是專門為了購物而設,應沒有特別的民事責任。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實際上消費者是與平台或社團成立交易關係,而可以認定平台或社團(或購物頻道)本身就販賣仿冒商品[7],就可能有相應的民事責任。
法院對於平台責任並不會太過嚴苛[6]。如果是一般對話群組,因為本來就不是專門為了購物而設,應沒有特別的民事責任。但必須注意的是,如果實際上消費者是與平台或社團成立交易關係,而可以認定平台或社團(或購物頻道)本身就販賣仿冒商品[7],就可能有相應的民事責任。
小結
如果社團創立者與個別賣家之間沒有任何往來、交流、合作或監督關係,應該不會有特別的民刑事責任。
如果社團創立者與個別賣家之間沒有任何往來、交流、合作或監督關係,應該不會有特別的民刑事責任。
延伸閱讀:
王琮儀(2021),《假貨out!販賣仿冒商品相關法律問題有哪些?(上)刑事責任篇》。
王琮儀(2021),《假貨out!販賣仿冒商品相關法律問題有哪些?(下)民事責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