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摘具體事實的妨害名譽罪有哪些?
誹謗罪
不論真假,只要傳述足以貶低他人的言論,而且這個言論有講到可以檢驗真偽的事實,不是單純的辱罵或主觀評論,就可能涉及誹謗罪[1]。原則上如果講的是事實,而且與公共利益有關,就不會被處罰[2]。
或者是為自己辯護、公務員因為職務而報告、對可受公評之事的評論、對政府或公眾集會的記述等理由,也不會受到誹謗罪處罰[3]。
不論真假,只要傳述足以貶低他人的言論,而且這個言論有講到可以檢驗真偽的事實,不是單純的辱罵或主觀評論,就可能涉及誹謗罪[1]。原則上如果講的是事實,而且與公共利益有關,就不會被處罰[2]。
或者是為自己辯護、公務員因為職務而報告、對可受公評之事的評論、對政府或公眾集會的記述等理由,也不會受到誹謗罪處罰[3]。
妨害信用罪
關於妨害名譽的犯罪,其實還有一個罪名是針對店家名譽的保護,也就是「妨害信用罪[4]」。當捏造不實謠言或使用詐術,而對評價商品、服務的品質或售後服務的優劣等經濟活動作攻擊,都可能觸犯妨害信用罪。
跟誹謗罪不同,誹謗罪要處理的是一個人受到一般名譽損害的問題,妨害信用罪著重保護經濟活動的信用。
關於妨害名譽的犯罪,其實還有一個罪名是針對店家名譽的保護,也就是「妨害信用罪[4]」。當捏造不實謠言或使用詐術,而對評價商品、服務的品質或售後服務的優劣等經濟活動作攻擊,都可能觸犯妨害信用罪。
跟誹謗罪不同,誹謗罪要處理的是一個人受到一般名譽損害的問題,妨害信用罪著重保護經濟活動的信用。
問題所詢情況可能較涉及妨害信用
既然是在網路商店的公開評論區,針對員工的服務態度做評論,那麼就不只是涉及一般私人的名譽,而是店家做生意、商業往來的信用,那就需要進入妨害信用罪的討論。話雖如此,實務上針對店家的商譽既有判決誹謗罪[5]、也有判決妨害信用罪的案例[6],相關法律適用值得再探究。
不過,如果依題所詢,縱使買家是出於與員工個人糾紛、引發員工服務態度不佳,但買家所傳述的事情確實是他親身經歷,而沒有特別捏造謠言,從店家的角度來說至多只能聲明員工個人行為與店家整體服務無關,而很難說買家是刻意捏造不實謠言攻擊,而犯誹謗罪或妨害信用罪。
既然是在網路商店的公開評論區,針對員工的服務態度做評論,那麼就不只是涉及一般私人的名譽,而是店家做生意、商業往來的信用,那就需要進入妨害信用罪的討論。話雖如此,實務上針對店家的商譽既有判決誹謗罪[5]、也有判決妨害信用罪的案例[6],相關法律適用值得再探究。
不過,如果依題所詢,縱使買家是出於與員工個人糾紛、引發員工服務態度不佳,但買家所傳述的事情確實是他親身經歷,而沒有特別捏造謠言,從店家的角度來說至多只能聲明員工個人行為與店家整體服務無關,而很難說買家是刻意捏造不實謠言攻擊,而犯誹謗罪或妨害信用罪。
延伸閱讀:
蔡文元(2020),《什麼是誹謗罪?那些情況下誹謗例外不受處罰?》。
姚書容(2021),《網路上留言或拍攝影片,表達對商品或服務的使用心得,是否會構成刑法妨害名譽罪?》。
公司會提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