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人真的入獄,那麼他自己或身邊的親友、甚至是社會大眾會知道他入獄嗎?以下分別就入獄的本人以及其他人的角度來介紹:
入獄者自己
做壞事的人會有哪些身分?
一個人如果犯了刑法上的犯罪,首先因為他做了一件很壞、違反刑法的行為,首先他會被稱為「犯罪行為人」,到了被判決有罪的時候,他就是「受判決人」,而如果判決的結果是要入監獄服刑,那麼他就會在執行刑罰的階段成為受刑人。
一個人如果犯了刑法上的犯罪,首先因為他做了一件很壞、違反刑法的行為,首先他會被稱為「犯罪行為人」,到了被判決有罪的時候,他就是「受判決人」,而如果判決的結果是要入監獄服刑,那麼他就會在執行刑罰的階段成為受刑人。
在刑事程序中的身分與告知義務
在國家機關追究這個人是不是有犯罪、要先進行審判釐清事實的時候,在警察調查時,這個受到調查的人會被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到了檢察官偵查、法官審判時,這個人則會被稱為「被告」。
通知犯罪嫌疑人到場問話,或者是傳喚被告時,所發的通知書跟傳票上都會記明這個人是涉嫌犯了什麼罪[1]、讓這個人可以為自己辯白或者有心理準備。
在國家機關追究這個人是不是有犯罪、要先進行審判釐清事實的時候,在警察調查時,這個受到調查的人會被稱為「犯罪嫌疑人」,而到了檢察官偵查、法官審判時,這個人則會被稱為「被告」。
通知犯罪嫌疑人到場問話,或者是傳喚被告時,所發的通知書跟傳票上都會記明這個人是涉嫌犯了什麼罪[1]、讓這個人可以為自己辯白或者有心理準備。
審判及判決時也會說明案件涉及的罪名
在法院中,審判程序會從朗讀案由開始,檢察官也會陳述起訴的要旨,進行審判程序[2]。而法官所寫出來的有罪判決書,也會具體記載受判決人犯了什麼罪、認定犯罪事實的證據跟理由等事項[3],而受判決人會收到判決書,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判有罪、判多少刑度。
在法院中,審判程序會從朗讀案由開始,檢察官也會陳述起訴的要旨,進行審判程序[2]。而法官所寫出來的有罪判決書,也會具體記載受判決人犯了什麼罪、認定犯罪事實的證據跟理由等事項[3],而受判決人會收到判決書,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判有罪、判多少刑度。
入獄的理由會被別人知道嗎?
律師或親友
如果是有委任律師為自己辯護的狀況,那麼辯護律師也會知道判決結果。再來就是涉及刑事犯罪的受刑人在接受偵查、審判的時候,有沒有自行告知身邊親友。
如果是有委任律師為自己辯護的狀況,那麼辯護律師也會知道判決結果。再來就是涉及刑事犯罪的受刑人在接受偵查、審判的時候,有沒有自行告知身邊親友。
社會大眾
判決書原則上會公開當事人的姓名[4],所以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可以查到的判決書,可能會看到被告的全名,但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及地址這些可以辨識特定個人的資料,仍然會保持隱匿[5]。所以只要知道被告/受判決人的姓名,還是可以查到判決書,不過如果是同名同姓的人,因為判決書中原則上不會有其他可以特定人別的資料,所以沒辦法輕易知道被告到底是誰。
至於某些特定案件,例如涉及少年事件處理法、性侵害案件,可能會有被告名字被遮蔽或甚至不公開判決書的狀況,社會大眾就無法透過判決查詢系統查詢到。
判決書原則上會公開當事人的姓名[4],所以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可以查到的判決書,可能會看到被告的全名,但身分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及地址這些可以辨識特定個人的資料,仍然會保持隱匿[5]。所以只要知道被告/受判決人的姓名,還是可以查到判決書,不過如果是同名同姓的人,因為判決書中原則上不會有其他可以特定人別的資料,所以沒辦法輕易知道被告到底是誰。
至於某些特定案件,例如涉及少年事件處理法、性侵害案件,可能會有被告名字被遮蔽或甚至不公開判決書的狀況,社會大眾就無法透過判決查詢系統查詢到。
延伸閱讀:
楊舒婷(2020),《怎麼看懂判決書?判決書上都記載了什麼內容?(二)——刑事判決書》。
張學昌(2019),《一般民眾可以查詢判決嗎?該怎麼做?判決的案號又是什麼?有什麼意義嗎?》。
法律百科問答,《請問判決書(刑、民)出現的人物有些是實名,有些匿名OOO,不知道有沒有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