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提問人的問題已涉及具體個案,以下只就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等相關法律知識稍微說明,具體個案的解析及進一步的法律意見,建議提問人備妥相關資料,諮詢律師等專業法律人士。
剩餘財產比較少的一方才可以主張
要請求剩餘財產,必須是自己剩餘財產比較少、對方比較多,才可以請求雙方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如果對方的剩餘財產還比自己少,就要不到錢。其中要注意有些財產是不能分的:對方因為繼承、贈與以及精神慰撫金所得到的財產,不能計入剩餘財產[3],也就是說要扣掉這些,剩下的才是可以請求分配的部分。
要請求剩餘財產,必須是自己剩餘財產比較少、對方比較多,才可以請求雙方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如果對方的剩餘財產還比自己少,就要不到錢。其中要注意有些財產是不能分的:對方因為繼承、贈與以及精神慰撫金所得到的財產,不能計入剩餘財產[3],也就是說要扣掉這些,剩下的才是可以請求分配的部分。
離婚時,財產不是絕對一刀平分
雖然民法規定原則上可以請求雙方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但剩餘財產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婚姻中經濟弱勢的一方在婚姻生活中也有貢獻和協力,所以如果夫妻已經分居很久不相往來,雙方根本沒有共同經營婚姻、分工合作,那分居期間對方賺的錢,事實上也不是因為自己的貢獻,一律平分顯然不公平時,法院可能就會審酌降低或免除可以分到的剩餘財產[4],也就是說可能會少分到。例如曾有案例是對方外遇離家,雙方分居將近30年後一方才提離婚,但因為分居期間對於對方、婚姻的付出都有限,因此法官認為直接均分不公平,只准分2/5[5]。
法院在考量剩餘財產分配的額度要不要調整或免除,除了雙方分居多久,還會考量雙方共同生活多久、對子女的照顧養育、家事勞動、對家庭的整體付出、經濟能力等各種因素,並沒有哪個標準是最重要的,所以除了分居很久,其他狀況也會被綜合考量,才會決定分配額要不要減少。
關於剩餘財產要怎麼分,可以進一步參考:戴雯琪(2022),《結婚後財產是夫妻共有嗎?對方不負擔家用也不顧小孩,離婚還可以分一半嗎?——簡介修法後的夫妻剩餘財產分...》。
雖然民法規定原則上可以請求雙方剩餘財產差額的一半,但剩餘財產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婚姻中經濟弱勢的一方在婚姻生活中也有貢獻和協力,所以如果夫妻已經分居很久不相往來,雙方根本沒有共同經營婚姻、分工合作,那分居期間對方賺的錢,事實上也不是因為自己的貢獻,一律平分顯然不公平時,法院可能就會審酌降低或免除可以分到的剩餘財產[4],也就是說可能會少分到。例如曾有案例是對方外遇離家,雙方分居將近30年後一方才提離婚,但因為分居期間對於對方、婚姻的付出都有限,因此法官認為直接均分不公平,只准分2/5[5]。
法院在考量剩餘財產分配的額度要不要調整或免除,除了雙方分居多久,還會考量雙方共同生活多久、對子女的照顧養育、家事勞動、對家庭的整體付出、經濟能力等各種因素,並沒有哪個標準是最重要的,所以除了分居很久,其他狀況也會被綜合考量,才會決定分配額要不要減少。
關於剩餘財產要怎麼分,可以進一步參考:戴雯琪(2022),《結婚後財產是夫妻共有嗎?對方不負擔家用也不顧小孩,離婚還可以分一半嗎?——簡介修法後的夫妻剩餘財產分...》。
可是婚姻失敗是對方的責任時……
或許會對於因為分居很久、對婚姻沒有貢獻,可以分到的剩餘財產可能會被減少,感到憤憤不平。但如果婚姻走到離婚這一步,確實是因為對方的過錯,自己並沒有錯,可以另外主張要追究他的行為,請求對方賠償財產上或精神上的損害賠償[6];例如前面提到對方外遇離家、長年分居的案件,雖然剩餘財產的分配額減少,但法官也認同婚姻破裂是因為對方外遇,被害人可以另外請求賠償慰撫金[7]。
此外,如果自己因為判決離婚陷入生活困難時,也可以向對方請求贍養費[8]。
或許會對於因為分居很久、對婚姻沒有貢獻,可以分到的剩餘財產可能會被減少,感到憤憤不平。但如果婚姻走到離婚這一步,確實是因為對方的過錯,自己並沒有錯,可以另外主張要追究他的行為,請求對方賠償財產上或精神上的損害賠償[6];例如前面提到對方外遇離家、長年分居的案件,雖然剩餘財產的分配額減少,但法官也認同婚姻破裂是因為對方外遇,被害人可以另外請求賠償慰撫金[7]。
此外,如果自己因為判決離婚陷入生活困難時,也可以向對方請求贍養費[8]。
建議您尋求法律諮詢
由於您的問題涉及到具體個案,及在您的個案中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法律意見,這些都需要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士,視您的具體情況提供諮詢或服務。
法律百科是共享知識的平臺,並未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及法律服務媒合,建議您備妥資料,尋求專業律師的服務。法律諮詢的管道,可以參考問答:《除了在法律百科網站提問與直接找律師協助以外,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面對面法律諮詢的管道?》當中列出的法律諮詢資源,文章:《我需要找律師嗎?有什麼管道可以找律師或是尋求法律諮詢呢?(下)》。
由於您的問題涉及到具體個案,及在您的個案中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法律意見,這些都需要提供法律服務的專業人士,視您的具體情況提供諮詢或服務。
法律百科是共享知識的平臺,並未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及法律服務媒合,建議您備妥資料,尋求專業律師的服務。法律諮詢的管道,可以參考問答:《除了在法律百科網站提問與直接找律師協助以外,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面對面法律諮詢的管道?》當中列出的法律諮詢資源,文章:《我需要找律師嗎?有什麼管道可以找律師或是尋求法律諮詢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