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此問題涉及到商標法上「權利耗盡原則」的問題,與常見販賣仿冒商品而有侵害商標權的情形有所不同,以下僅盡量蒐集相關資料後簡要回覆。僅供參考,也尚待各方先進指教。
販賣仿冒商品的法律責任
首先,針對他人已經申請註冊而受到保護的商標,沒有經過授權就擅自使用,或者是使用容易讓消費者混淆誤認的商標,讓商標權人藉由商標表彰自家商品或服務的權利受損時,就會涉及商標法的民、刑事責任。
而侵害商標權的人依法會有商標法上的刑責[1],商標權人也可能向侵權人請求除去侵害狀況,以及民事上的損害賠償[2]。
首先,針對他人已經申請註冊而受到保護的商標,沒有經過授權就擅自使用,或者是使用容易讓消費者混淆誤認的商標,讓商標權人藉由商標表彰自家商品或服務的權利受損時,就會涉及商標法的民、刑事責任。
而侵害商標權的人依法會有商標法上的刑責[1],商標權人也可能向侵權人請求除去侵害狀況,以及民事上的損害賠償[2]。
販賣二手正品會違反商標法嗎?
然而,如問題所詢的問題,例如把舊iphone 11的零件分解殺肉之後,當成準備修理其他iphone 11的備用零件;或者是把自己穿不下的名牌衣物另外轉賣,這些「轉賣/轉讓/使用二手正品」的行為會違反商標法嗎?這涉及到商標法上的「權利耗盡原則」。
然而,如問題所詢的問題,例如把舊iphone 11的零件分解殺肉之後,當成準備修理其他iphone 11的備用零件;或者是把自己穿不下的名牌衣物另外轉賣,這些「轉賣/轉讓/使用二手正品」的行為會違反商標法嗎?這涉及到商標法上的「權利耗盡原則」。
基本概念[3]
在商標法上的「權利耗盡原則」,指的是當商標權人第一次同意商品流入市場上銷售之後,既已經獲得利潤,也表示商標權人有要授權給消費者,這時商標權人的商標權就已經耗盡了,之後買到商品的人再另外轉讓、使用、進行第二次銷售,商標權人無法就此進一步主張商標權[4]。這也稱作「第一次銷售原則」。
而我國採取「國際耗盡原則」,也就是商標權人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進行第一次銷售,都不能再就該商品再次主張商標權[5]。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水貨(真品平行輸入)合法的原因,即使國內廠商取得某國外名牌在臺銷售的代理權,消費者依然可以到國外購買商品之後,回到臺灣轉賣。
在商標法上的「權利耗盡原則」,指的是當商標權人第一次同意商品流入市場上銷售之後,既已經獲得利潤,也表示商標權人有要授權給消費者,這時商標權人的商標權就已經耗盡了,之後買到商品的人再另外轉讓、使用、進行第二次銷售,商標權人無法就此進一步主張商標權[4]。這也稱作「第一次銷售原則」。
而我國採取「國際耗盡原則」,也就是商標權人不管是在國內或國外進行第一次銷售,都不能再就該商品再次主張商標權[5]。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水貨(真品平行輸入)合法的原因,即使國內廠商取得某國外名牌在臺銷售的代理權,消費者依然可以到國外購買商品之後,回到臺灣轉賣。
以正品為限,轉賣仿冒商品依然會有責任
當然,權利耗盡原則只限於正品的轉賣/使用,如果是仿冒商品,還是會有商標侵權的問題。實務上曾有消費者A趁特價檔期向西點業者B購買食品,並分送轉售,業者B主張A侵害商標權,但法院認為B已將商品售出給A,符合權利耗盡原則的情形,而不能再主張商標權的案例[6]。
當然,權利耗盡原則只限於正品的轉賣/使用,如果是仿冒商品,還是會有商標侵權的問題。實務上曾有消費者A趁特價檔期向西點業者B購買食品,並分送轉售,業者B主張A侵害商標權,但法院認為B已將商品售出給A,符合權利耗盡原則的情形,而不能再主張商標權的案例[6]。
關於手機零件的案例
綜上所述,如果是手機維修業者囤積、收購原廠且原裝手機拆下來的零件,作為後續其他消費者手機商品維修使用,因為原廠已經無法據此主張商標權,原則上不會特別違反商標法。實務上確實也曾有業者收購舊機後,殺肉留下零件提供維修服務,經調查、審判後無法證明有違反商標法的情事,而獲判無罪的例子[7]。
但如果有權利耗盡原則的例外,即原廠為了避免商品流通於市場後,發生變質、受損,或有其他正當事由的話,仍可主張商標權,不受權利耗盡原則的限制。我國實務曾有針對商品不得分裝、應為適當保存等狀況,認為商標權人仍可主張商標權[8]。
綜上所述,如果是手機維修業者囤積、收購原廠且原裝手機拆下來的零件,作為後續其他消費者手機商品維修使用,因為原廠已經無法據此主張商標權,原則上不會特別違反商標法。實務上確實也曾有業者收購舊機後,殺肉留下零件提供維修服務,經調查、審判後無法證明有違反商標法的情事,而獲判無罪的例子[7]。
但如果有權利耗盡原則的例外,即原廠為了避免商品流通於市場後,發生變質、受損,或有其他正當事由的話,仍可主張商標權,不受權利耗盡原則的限制。我國實務曾有針對商品不得分裝、應為適當保存等狀況,認為商標權人仍可主張商標權[8]。
延伸閱讀:
王瀚誼(2021),《什麼情況下會侵害別人的商標權?如果發現商標被別人盜用了,應該怎麼辦?》。
王琮儀(2022),《假貨out!販賣仿冒商品相關法律問題有哪些?(上)刑事責任篇》。
王琮儀(2021),《假貨out!販賣仿冒商品相關法律問題有哪些?(下)民事責任篇》。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20),《商品平行輸入與商標專屬授權等相關問題 (1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