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關於這個問題,會牽涉到竊取能源的法律問題。但另一方面又涉及到學生權益的問題,除了釐清其中的法律問題以外,若天氣確實酷熱而難以上課,建議用各種方式向學校或者地方主管機關反映,以維護師生權益。以下單純就法律面的問題進行討論:
接電可能會有什麼法律問題?
基礎概念:偷取實體財物,會成立竊盜罪
偷別人的東西,在法律上叫做「竊取[1]」別人的動產。意思是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取走別人的動產(例如皮夾、手機等實體的財物[2])。
以本題來說需要強調的是,沒有經過東西的所有人或持有人的「同意」,而把別人的東西取走,就可能成立刑法上的竊盜罪。
偷別人的東西,在法律上叫做「竊取[1]」別人的動產。意思是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取走別人的動產(例如皮夾、手機等實體的財物[2])。
以本題來說需要強調的是,沒有經過東西的所有人或持有人的「同意」,而把別人的東西取走,就可能成立刑法上的竊盜罪。
偷接別人的電會被處罰嗎?
但是一般我們對於竊盜罪的理解,似乎只限於看的見也摸的著的實體物品,那如果是偷接別人家的電來煮飯[3]、幫電動自行車充電[4],等於讓別人幫自己負擔電費,而有損失,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
刑法上對於雖然沒有實體,但依然是人類可以控制、利用的能量,例如電能、熱能等能量,還是規定成可以被竊取的對象[5]。也就是說偷接別人的電,還是會成立竊取電能罪。
至於如果是「鑿壁偷光」、「鑿壁偷冷氣」的狀況,挖牆讓隔壁的光或冷氣透進自己的住宅或房間,會不會是犯罪呢?部分的法院實務認為,具有物理上的管理可能性、可移動、具有價值,就屬於可被竊取的能量,所以如冷氣、冰箱發出的冰冷氣體,或是電磁爐蒸烤的能量都是[6]。不同的見解則認為,只有能量本身才是竊盜罪的對象,而能量轉化之後產生的效益不算[7]。所以挖破牆壁享受隔壁的光或冷氣,不會成立竊盜罪(當然挖破牆壁本身可能另外有毀損罪[8]的問題)。
但是一般我們對於竊盜罪的理解,似乎只限於看的見也摸的著的實體物品,那如果是偷接別人家的電來煮飯[3]、幫電動自行車充電[4],等於讓別人幫自己負擔電費,而有損失,這種情況該怎麼處理呢?
刑法上對於雖然沒有實體,但依然是人類可以控制、利用的能量,例如電能、熱能等能量,還是規定成可以被竊取的對象[5]。也就是說偷接別人的電,還是會成立竊取電能罪。
至於如果是「鑿壁偷光」、「鑿壁偷冷氣」的狀況,挖牆讓隔壁的光或冷氣透進自己的住宅或房間,會不會是犯罪呢?部分的法院實務認為,具有物理上的管理可能性、可移動、具有價值,就屬於可被竊取的能量,所以如冷氣、冰箱發出的冰冷氣體,或是電磁爐蒸烤的能量都是[6]。不同的見解則認為,只有能量本身才是竊盜罪的對象,而能量轉化之後產生的效益不算[7]。所以挖破牆壁享受隔壁的光或冷氣,不會成立竊盜罪(當然挖破牆壁本身可能另外有毀損罪[8]的問題)。
在學校裡未經同意充電,會成立犯罪嗎?
前面提到,如果是接別人的插座使用電力,也可能有竊取電能罪的問題,會不會成立犯罪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別人有沒有同意我們充電呢?」。使用學校的插座充電,如果是住在學校的宿舍,是以電力卡或者帳單的形式繳交電費,則因為充電是要自行負擔電費的,所以不會成立犯罪。如果是在學校的教室或系館當中,一般來說學校應該還是會同意讓師生充電使用電腦、手機,甚至是小型電器[9]。但如果學校有禁止使用特定地點的插座來充電,或者是禁止使用大量的電力(例如針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行為,非常耗電[10]),執意充電或利用學校用電挖礦的人還是可能成立犯罪的喔[11]。
前面提到,如果是接別人的插座使用電力,也可能有竊取電能罪的問題,會不會成立犯罪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別人有沒有同意我們充電呢?」。使用學校的插座充電,如果是住在學校的宿舍,是以電力卡或者帳單的形式繳交電費,則因為充電是要自行負擔電費的,所以不會成立犯罪。如果是在學校的教室或系館當中,一般來說學校應該還是會同意讓師生充電使用電腦、手機,甚至是小型電器[9]。但如果學校有禁止使用特定地點的插座來充電,或者是禁止使用大量的電力(例如針對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挖礦」行為,非常耗電[10]),執意充電或利用學校用電挖礦的人還是可能成立犯罪的喔[11]。
什麼時候可以要求學校開冷氣?
不過,提問同學提到了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即如果天氣太熱的情況下,學校依舊拒絕讓學生開冷氣,該怎麼辦呢?教育部曾以函發「公立國民中小學班級冷氣使用及管理注意事項」的形式,督促學校注意冷氣的使用時機。
其中提及,「學校開啟冷氣,以於高溫月份,室內溫度超過二十八度以上、室外噪音嚴重干擾或空氣品質指標(AQI)高於紅色警示等時機為原則」,如果有這類情形,學校仍然禁止學生使用冷氣,可以向縣市教育局處反映[12]。
延伸閱讀:
蔡文元(2020),《竊盜罪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