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以下簡單就您的問題做回覆,如有實際需求,建議盡快尋求專業律師協助,以維護自身權益。同時此回答「僅供參考」,仍需有權機關以實際證據資料、當事人間在事實上與法律上的關係做判斷,還請留意。
刑事責任部分
什麼是詐欺罪?
詐欺罪是針對「錢財」的犯罪[1]。如果犯罪人對被害人傳達與事實不符的訊息,誘使被害人做出與事實有出入的錯誤判斷,簡單來說就是被騙、上當,而因此把錢財或利益交給犯罪人,造成被害人的財產損失,我們就會說犯罪人成立詐欺罪。
詐欺罪是針對「錢財」的犯罪[1]。如果犯罪人對被害人傳達與事實不符的訊息,誘使被害人做出與事實有出入的錯誤判斷,簡單來說就是被騙、上當,而因此把錢財或利益交給犯罪人,造成被害人的財產損失,我們就會說犯罪人成立詐欺罪。
感情事可能成立詐欺罪嗎?
首先建議閱讀法律百科問答,《客人贈送高額禮物給酒店公關,花許多錢在公關身上,事後反悔提告詐欺》的內容。簡單來說,如果是自己心甘情願卻得不到追求對象的青睞,不能算是詐欺罪、也不能要求對方還錢或贈禮給自己。
但如果確實有與事實不符的陳述,例如謊稱家人生病需要醫藥費,但家人活得好好的,或者是在有配偶或穩定伴侶的情況下,說要跟被害人交往結婚,但拿了錢就跑,這些情況確實依據個案可能有討論詐欺罪的空間。
首先建議閱讀法律百科問答,《客人贈送高額禮物給酒店公關,花許多錢在公關身上,事後反悔提告詐欺》的內容。簡單來說,如果是自己心甘情願卻得不到追求對象的青睞,不能算是詐欺罪、也不能要求對方還錢或贈禮給自己。
但如果確實有與事實不符的陳述,例如謊稱家人生病需要醫藥費,但家人活得好好的,或者是在有配偶或穩定伴侶的情況下,說要跟被害人交往結婚,但拿了錢就跑,這些情況確實依據個案可能有討論詐欺罪的空間。
民事責任部分
詐欺行為同時會涉及到對一個人意思決定自由的侵害,而這也屬於民法第195條範圍內的人格法益[2],所以若確實遇到跟感情、交往有關的詐欺狀況,仍可能依據個案判斷是否有侵害意思決定自由的問題,若侵權行為成立,被欺騙感情與錢財的人就可以請求相應的損害賠償[3]。
詐欺行為同時會涉及到對一個人意思決定自由的侵害,而這也屬於民法第195條範圍內的人格法益[2],所以若確實遇到跟感情、交往有關的詐欺狀況,仍可能依據個案判斷是否有侵害意思決定自由的問題,若侵權行為成立,被欺騙感情與錢財的人就可以請求相應的損害賠償[3]。
如有個案需求,建議您尋求針對個案的法律服務
法律百科是共享知識的平臺,並未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及法律服務媒合。如果真的涉及到個案,建議您參考問答:《除了在法律百科網站提問與直接找律師協助以外,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面對面法律諮詢的管道?》當中列出的法律諮詢資源、文章:《我需要找律師嗎?有什麼管道可以找律師或是尋求法律諮詢呢?(下)》所提供的管道。
法律百科是共享知識的平臺,並未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及法律服務媒合。如果真的涉及到個案,建議您參考問答:《除了在法律百科網站提問與直接找律師協助以外,請問哪裡可以找到面對面法律諮詢的管道?》當中列出的法律諮詢資源、文章:《我需要找律師嗎?有什麼管道可以找律師或是尋求法律諮詢呢?(下)》所提供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