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
由於事實資訊有限,以下僅就法律規定大致說明,如有具體個案需求,建議尋求專業律師協助。
什麼是精神賠償?
精神賠償(又稱慰撫金、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是指雖然當事人不是受到具體的財物損失,仍可向對方請求負擔相當金額的賠償。
而依照民法的規定,主要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的情況,包含致人於死後親屬可請求的精神賠償[1]、人格權遭侵害的精神賠償[2]、因婚姻或婚約消滅的精神賠償[3]。
而依照民法的規定,主要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的情況,包含致人於死後親屬可請求的精神賠償[1]、人格權遭侵害的精神賠償[2]、因婚姻或婚約消滅的精神賠償[3]。
遭遇提問所詢的犯罪,可以請求精神賠償嗎?
竊盜罪
竊盜罪是以未經他人同意,而破壞他人對財物的持有、建立自己持有,而侵害他人財產的犯罪,所侵害的是他人的財產權[4]。若是單純竊盜罪的情形,因為只涉及到財產權,而財產權並不屬於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的權利[5],所以這部分並無精神賠償的問題。
侵入住居
侵入住居是未經他人同意而進入他人住宅、建築物,或者附連圍繞的土地或船艦,而侵害他人居住安寧與自由的行為[6]。由於侵害居住安寧,屬於對他人的人格權侵害,所以就有請求精神賠償的空間,附帶一提,若是採用侵入住居的方式同時犯竊盜罪,則因為也侵害了他人居住安寧,就可以請求精神賠償[7]。
精神賠償怎麼算
由於精神賠償難以量化、沒有固定的標準,通常賠償金額會由法官衡量雙方的年齡、社會地位、職業、收入、個案情況等因素來判斷。
延伸閱讀:
雷皓明、張學昌(2022),《什麼情況可以告對方「精神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