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您的問題涉及到民法上贈與契約的規定,以下簡要說明:
法律上的贈與契約
贈與契約的定義,是指一個人不求代價、無償地將自己的財產給對方,而對方接受的一種契約[1]。它具有「單務契約」的性質,即只有送出財產的一方(贈與人)需要負擔義務,受贈的一方(受贈人)則不必。
贈與契約的定義,是指一個人不求代價、無償地將自己的財產給對方,而對方接受的一種契約[1]。它具有「單務契約」的性質,即只有送出財產的一方(贈與人)需要負擔義務,受贈的一方(受贈人)則不必。
承諾他人要送東西,可以反悔嗎?
原則上,如果雙方講好要送東西,且東西送出去之後,就不能反悔要把東西拿回來。而法律上有規定以下情形可以反悔:
原則上,如果雙方講好要送東西,且東西送出去之後,就不能反悔要把東西拿回來。而法律上有規定以下情形可以反悔:
財產移轉之後發生法定事由
包含受贈人不履行贈與的「負擔[3]」(也就是約定好要受贈人達成的承諾);受贈人對贈與人的親人犯罪,或不盡對贈與人的扶養義務[4];或甚至受贈人故意導致贈與人死亡[5]。當發生這些情況時,即使東西已經送出去了,贈與人還是可以撤銷贈與。
包含受贈人不履行贈與的「負擔[3]」(也就是約定好要受贈人達成的承諾);受贈人對贈與人的親人犯罪,或不盡對贈與人的扶養義務[4];或甚至受贈人故意導致贈與人死亡[5]。當發生這些情況時,即使東西已經送出去了,贈與人還是可以撤銷贈與。
結語
如題所示,如果是在遊戲聊天室等場合達成協議,要贈送遊戲角色的造型,雙方之間就成立了贈與契約。但只要贈與人還沒有購買造型、循遊戲機制贈送給受贈人,都還可以撤銷贈與、反悔不送,並沒有違反法律規定。
不過在道德上,出爾反爾仍然可能會造成對自己網路上虛擬身分的負面影響,甚至受贈人因此對贈與人有負面批評,例如「說要送結果又不送,不講信用」,只要沒有達到公然侮辱,或者侵害贈與人個資的程度,仍不會違法。
如題所示,如果是在遊戲聊天室等場合達成協議,要贈送遊戲角色的造型,雙方之間就成立了贈與契約。但只要贈與人還沒有購買造型、循遊戲機制贈送給受贈人,都還可以撤銷贈與、反悔不送,並沒有違反法律規定。
不過在道德上,出爾反爾仍然可能會造成對自己網路上虛擬身分的負面影響,甚至受贈人因此對贈與人有負面批評,例如「說要送結果又不送,不講信用」,只要沒有達到公然侮辱,或者侵害贈與人個資的程度,仍不會違法。
延伸閱讀:
雷皓明、張學昌(2022),《分手後能不能主張返還贈與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