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
關於您的問題,由於牽涉到具體個案需求,如果要採取法律行動,建議參考法律百科站內文章《我需要找律師嗎?有什麼管道可以找律師或是尋求法律諮詢呢?(下)》的管道,尋求律師協助。以下僅就法律問題本身簡要討論。
公布藥袋封面資訊,可能的法律責任
藥袋封面資訊為個人資料
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的規定,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病歷、醫療等資訊,屬於受法律保障的個人資料[1]。而藥袋上面所記載的資訊,可能包含上述的自然人姓名、出生年月日等資料,以及視情況有病名、藥名,或醫療院所名稱(如耳鼻喉科、婦產科、牙科等,可能可以用來間接識別病患健康狀況),所以屬於法律上所說的個資。
依據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的規定,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病歷、醫療等資訊,屬於受法律保障的個人資料[1]。而藥袋上面所記載的資訊,可能包含上述的自然人姓名、出生年月日等資料,以及視情況有病名、藥名,或醫療院所名稱(如耳鼻喉科、婦產科、牙科等,可能可以用來間接識別病患健康狀況),所以屬於法律上所說的個資。
公布藥袋資訊可能觸犯非法利用他人個資罪
依據個資法規定,為了損害他人的利益,而蒐集、處理或利用他人有關於病歷、醫療、健康檢查等個人資料,將會違反個資法的刑事責任,面臨最高5年有期徒刑,並可以併科罰金最高100萬元新臺幣[2]。
實務上曾有人因感情糾紛,而散布前任的藥袋照片等資訊,被判決觸犯非法利用他人個資罪的案例[3]。
依據個資法規定,為了損害他人的利益,而蒐集、處理或利用他人有關於病歷、醫療、健康檢查等個人資料,將會違反個資法的刑事責任,面臨最高5年有期徒刑,並可以併科罰金最高100萬元新臺幣[2]。
實務上曾有人因感情糾紛,而散布前任的藥袋照片等資訊,被判決觸犯非法利用他人個資罪的案例[3]。
藥袋被丟到垃圾桶中,還會受到保護嗎?
有一個可能有爭議的問題是,「丟到垃圾袋裡的個資,是否不受到保護[4]?」這類問題,過去曾有徵信業者為了蒐集妨害家庭的證據(如毛髮、體液等證據),向旅館員工購買房客使用過未清洗的床單、毛巾、被單及浴巾,而旅館員工出售相關用品的行為是否侵害房客的隱私權?
一審法院認為,貼身物品或垃圾中可能有毛髮、體液等生物跡證,而應該由飯店或旅館業者循正當管道清洗或清除,這是一般人都可以期待的事情,所以旅館員工出售的行為已經侵害了房客的資訊隱私權[5]。不過二審法院則認為,考慮到妨害家庭證據蒐集不易,且後續在相關物品上確實沒有找到毛髮、體液等生物跡證,綜合考量之後認定不構成隱私權侵害[6]。
有一個可能有爭議的問題是,「丟到垃圾袋裡的個資,是否不受到保護[4]?」這類問題,過去曾有徵信業者為了蒐集妨害家庭的證據(如毛髮、體液等證據),向旅館員工購買房客使用過未清洗的床單、毛巾、被單及浴巾,而旅館員工出售相關用品的行為是否侵害房客的隱私權?
一審法院認為,貼身物品或垃圾中可能有毛髮、體液等生物跡證,而應該由飯店或旅館業者循正當管道清洗或清除,這是一般人都可以期待的事情,所以旅館員工出售的行為已經侵害了房客的資訊隱私權[5]。不過二審法院則認為,考慮到妨害家庭證據蒐集不易,且後續在相關物品上確實沒有找到毛髮、體液等生物跡證,綜合考量之後認定不構成隱私權侵害[6]。
提問中的情形仍可能涉及民、刑事責任
綜合以上說明並觀察案例事實,若為社區管理員將藥袋張貼於垃圾袋上,並放置於提問人房門前,供不特定往來之人觀覽的行為,可能涉及到個資法中的刑事責任,且須負相應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7]。
至於棄置垃圾是否表示提問人放棄個人資訊隱私、同意讓人開拆翻動,僅而使前述張貼藥袋的行為合法?要考慮的問題相當多,包含社區管理員為了確保社區公共空間使用,是否能犧牲他人隱私權?常人對社區管理員竟開拆垃圾一事,有沒有合理隱私期待等等,均須檢察官、法官加以判斷。
綜合以上說明並觀察案例事實,若為社區管理員將藥袋張貼於垃圾袋上,並放置於提問人房門前,供不特定往來之人觀覽的行為,可能涉及到個資法中的刑事責任,且須負相應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7]。
至於棄置垃圾是否表示提問人放棄個人資訊隱私、同意讓人開拆翻動,僅而使前述張貼藥袋的行為合法?要考慮的問題相當多,包含社區管理員為了確保社區公共空間使用,是否能犧牲他人隱私權?常人對社區管理員竟開拆垃圾一事,有沒有合理隱私期待等等,均須檢察官、法官加以判斷。
延伸閱讀:
韓瑋倫(2022),《如果違法蒐集、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張學昌(2022),《管委會或個別住戶擅自把占用公共空間的物品丟棄,有法律責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