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題: (1)有關律師迴避的問題,並不是規定在《刑事訴訟法》之中,而是由《律師法》來規範。 依照《律師法》第38條第1項的規定:「律師與法院院長或檢察署檢察長有配偶、五親等內血親或三親等內姻親之關係者,不得在該法院辦理訴訟事件。」 同法條... (more...)
緩起訴不會有前科,居留簽證的核發是否通過則由發放單位視個案判斷。 外國人受緩起訴處分,禁止入國期間為2年 依入出國及移民法,外國人在我國有犯罪紀錄禁止入國。 如果是入國後才發現有犯罪紀錄,入出國及移民署可以強制驅逐出國。 經檢察... (more...)
收到證人傳票的話,作證是義務,除非符合一定條件有正當理由可以拒絕證言,否則不到場會被處以罰鍰。 詳細請參考本站吳巡龍的作品:被傳喚為證人,可以拒絕作證嗎?——拒絕證言權 (more...)
法律百科是分享知識的平臺,這個題目如果是學校作業,仍請您找老師指點更合適喔。 您提問是「甲提起上訴,乙於第二審程序進行中經乙之同意,撤回起訴」,最接近的法條是民事訴訟法第459條。 這裡要注意的是,雖然「訴之撤回,視同未起訴」:若於第... (more...)
司法院解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大法官解釋 這三個詞所指應該相同,就是目前在司法院網站上的「大法官解釋」(至本文刊出時,已經作成775號解釋)。 大法官會議 由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的法條沿革可知,在1958年「司法院大法官會議法」公布後,... (more...)
法律百科是分享知識的平臺,這個題目如果是學校作業,仍請您找老師指點更合適喔。 這裡僅針對「供述證據」及「非供述證據」稍作說明: 供述證據 「供述證據」是基於人的知識經驗,而以表示人的思想意思為內容之證據。也就是「以人之認知經驗」作為證據之內... (more...)
新聞中的「公訴罪」、「自訴罪」是錯誤用法。公訴與自訴只是用來指稱刑事訴訟程序上,由誰提起訴訟的類型。 詳細請參考:什麼是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和公訴與自訴有什麼不同? (more...)
因為刑事訴訟法第487條規定,此附帶訴訟僅限於刑事訴訟程序進行,並不包含少年事件程序,所以若是被告是12歲以上而未滿18歲之人,就不能附帶民事賠償,必須另外提起民事訴訟。 能不能向家長(法定代理人)求償,必須先確認那名未成年人已... (more...)
一、 我國法律已經定有相關雇主責任抵充的規定 勞工遭逢「職業災害」後,得基於「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及「民法」 的規定請求相關損害賠償。雇主可以依據「勞動基準法」第59條以下的規定抵充雇主責任,而且因為... (more...)
刑事案件中,第一審管轄權屬於高等法院共有三類型犯罪:內亂罪、外患罪、妨害國交罪。 對美國駐臺代表犯公然侮辱罪:屬於妨害國交罪(刑法第116條)。 總統實行違背職務瀆職罪:不屬於上面所提的類型,因此第一審為地方法院。 以上查詢結果... (more...)
請在此輸入您的提問,例如:被資遣怎麼辦?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