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大學話劇社社長的A為了能在今年的成果發表會奪得好成績,需要大量經費負擔舞台布置、設備及服裝等費用。為了補充社團經費,A要求剛入社的一年級學弟妹到學校鄰近的商家募款。募款過程中卻遭到不少店家拒絕,有些店家甚至認為話劇社未經政府許可進行募款是非法的,揚言要投訴。請問話劇社的募款行為是否違法?
常見的募款行為,可以區分為「公益勸募」或「群眾募資」二種,以下簡單說明。
「公益勸募」是指基於公益[1]目的,勸募團體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的勸募行為,但不包含為政治或宗教活動的目的[2]。這裡的勸募團體可以是公立學校、行政法人、公益性社團法人或是財團法人[3]。
如果是積極募集財物的勸募活動,因為是標舉「公益」,為了讓政府能適當監督並建立透明誠信的公益勸募環境[4],需要取得活動地點的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的事前許可,才可以進行[5]。又如果勸募活動有跨越縣市的情形,還需要向衛生福利部申請許可[6]。沒有經過許可的私下募款,可能會被罰最多20萬元罰鍰[7]。想要知道是不是政府許可的合法勸募,可以上衛生福利部的公益勸募管理系統網站查詢[8]。
勸募活動募集的財物,只能用於社會福利、教育文化、慈善、人道救援,或其他經主管機關同意的事業[9],也就是只限於公益的用途。
「群眾募資」目前並無一定的定義,通常是指任何基於「私益」目的而募集財物或接受捐贈。因為群眾募資還不涉及公益,除少數情形外(例如股權型募資,見以下),我國目前並未對群眾募資建立事前的監管機制。
較常見的是個人或公司提出創意發想的計畫,透過網際網路平臺向社會大眾募集計畫所需要的資金。「群眾募資」通常都會有具體的募集額度目標及資金運用的計畫[10]。
群眾募資依照發起人提供資金的目的、出資人實際運用的方式、雙方的法律關係等,通常又可以分為4種類型[11]:
捐贈型群眾募資為單純的贈與,募資的發起人沒有義務提供任何對價。例如提供特定族群、運動員、藝術家、音樂家或設計師等經濟協助。
回饋型是指發起人通常會在募資後回饋出資人,例如:列出出資人的名稱、提供優惠券等。
預購型則是指發起人已將預計生產的構想或雛形展示給出資人看,透過讓出資人預購產品的方式來募資。
國內常見知名的網路募資平臺例如flyingV、嘖嘖等。
債權型群眾募資的發起人與出資人間屬於消費借貸關係。主要是透過網路平臺撮合,由出資人借貸金錢給發起人,發起人則須於約定還款期限到期時償還本金與利息。但由於臺灣目前只能由銀行經營收受存款的業務[12],因此網路平臺只單純撮合出資人與發起人。
股權型募資是為了降低新創或小規模企業的募資成本,而發展出的公眾募資模式。募資的發起人通常是公司,而公司的股權則是出資人的出資對價。
如果公司要進行股權型募資,要向證券櫃檯買賣中心(下稱「櫃買中心」)申請登錄「創櫃板[13]」發行豁免證券[14],來降低募資成本。而公司原則上須先通過創新創意審查[15]、誠信綜合評估、接受輔導,才能在網站公告邀請投資人認購股權,藉此募資;直到完成募資作業後,才能成功登錄「創櫃板」(見圖1)[16]。
由上可知,「公益勸募」與「群眾募資」主要的差別有二:
公益勸募是基於公益;群眾募資是基於私益。
公益勸募如果是積極的勸募活動,必須向主管機關事前提出申請取得許可;群眾募資則除了「股權型群眾募資」必須向櫃買中心申請外,並不需要事前取得許可。
由於話劇社的募款目的是社團成果發表所需費用,顯然是私益,和公益無關,性質上是一種捐贈型的「群眾募資」,並不屬於「公益勸募」,所以不須取得主管機關的事前許可[17]。因此,店家雖然有權拒絕贊助,但不能以未經許可而認為此一募款行為違法。
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