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決定刑法效力的主要標準:屬地原則(見圖1) 圖1 中華民國刑法的效力範圍 資料來源:吳孟勳 / 繪圖:Yen (一)屬地原則的定義 我國刑法在判斷哪些人的犯罪可以被處罰的標準是... (more)
前一篇說到,根據屬地原則及法律規定,在中華民國領域內的犯罪都可以用中華民國刑法來處罰,無論犯罪者的國籍為何。這一篇,我們來談談其他的情況。 一、不論犯罪地或犯罪者國籍為何,都能適用... (more)
每當社會發生重大殺人案件,「教化可能性」、「精神障礙鑑定」等相關名詞總會在審判時冒出來。常聽到「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就是我們俗稱的兩公約,也引出... (more)
在《犯罪階段的認識》中曾提到,犯罪階段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決意、預備、著手、完成行為、發生結果。而在行為人著手後,才會有既遂與未遂的討論。 當行為人著手後,發生犯罪結果,即稱為... (more)
圖1 什麼是罪刑法定原則? 資料來源:劉立耕 / 繪圖:Yen 一、罪刑法定原則的目的(見圖1) 觀察刑法第1條的規定,可以推論出,如果國家想處罰某個行為(例如殺人),前提... (more)
一、定義 刑法是針對行為人的「行為」進行處罰,一個犯罪行為不論造成多大的損害,也只能被處罰一次,這就是「一罪不二罰」。其理由在於,當行為人已因其行為受到處罰後,其身分就不再是「犯罪... (more)
一、行為後法律變更產生的問題 根據罪刑法定原則,要處罰一個行為,必須在行為當下法律已有明文的處罰規定。但如果行為當下的法律規定之後修法變更(例如甲在公眾場合罵乙是豬,觸犯刑法第30... (more)
圖1 從未遂到既遂 資料來源:劉立耕 / 繪圖:Yen 一、定義(見圖1) 既遂指的是犯罪結果已完成,而未遂指的則是行為人已著手於犯罪行為,但犯罪結果尚未發生。以殺人為例,假設A... (more)
一、什麼是刑法? 刑法是國家用來處置犯罪者的依據。在遙遠的古代,人們之間的恩怨、紛爭往往是私人自行解決,但正所謂冤冤相報何時了,如果紛爭都是私人自行解決,那問題反而可能越演越烈。因... (more)
一、什麼是特別法? 依據中央法規標準法第16條規定,特別法指的是在同一事項中,如同時可適用兩種以上之法律時,應優先適用者,而特別法未規定的事項,則可透過普通法補充。此外,同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