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3日以後,我國民法已改採「登記婚[1]」,因此,要成立有效的婚姻關係就必須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2]。不過在現今社會,有許多交往多年的情侶不願被婚姻束縛,雖然他們選擇同居,並過著與一般夫妻沒有差別的生活,對內對外也都是以夫妻形式活動,但終究不是法律上的夫妻。我們將此種沒有到戶政機關正式登記的「未婚夫妻」稱為「事實上夫妻」。
並不是只要同居的情侶就可以稱為事實上夫妻,根據法院判決解釋[3],事實上夫妻必須「有以發生夫妻身分關係之意思,且對外以夫妻形式經營婚姻共同生活之結合關係」。簡單來說,婚姻登記畢竟只是一種行政措施,事實上夫妻的本質還是夫妻!
但同居關係則不然,試想朋友跟男(女)朋友住在一起,每天同進同出,你會認為朋友跟他的男(女)朋友是夫妻嗎?當然沒有這麼簡單!說穿了,同居情侶關係其實就像是室友的概念,因為雙方都沒有發生夫妻身分關係的意思(雖然熱戀中的情侶可能會幻想將來要跟對方廝守終生),外人也無法看出兩人有以夫妻形式經營共同生活,因此同居的情侶不能算是事實上夫妻。
事實上夫妻雖然就實質層面而言與一般夫妻無異,且法院也承認他們可以類推適用一般夫妻於身分上及財產上法律關係之部分規定(例如贍養費等),但因為欠缺正式登記這一個客觀要件,所以事實上夫妻實際上能享有的法律權利仍遠不及一般夫妻。
因為贍養費的目的是為使經濟較弱勢的一方,在離婚後不致於突然陷入經濟困難,所以目前法院見解多認為事實上夫妻可以像一般夫妻一樣比照民法規定,於分開時請求贍養費[5]。
家庭生活費是指維持家庭生活的必要支出,包括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樂等費用。法院見解也肯認事實上夫妻可以相互請求家庭生活費用[7]。
雖然事實上夫妻因為沒有婚姻關係而可以不受婚姻制度約束,但是否代表他們全然不用負擔義務?畢竟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法院除了放寬限制讓他們可以主張贍養費及家庭生活費用外,也有見解認為事實上夫妻應類推適用民法第1116條之1[8]的「夫妻互負扶養之義務」及第1114條第2款[9]的「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 [10]。
一般夫妻離婚時,可以視情況主張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11],不過針對事實上夫妻,目前法院見解認為婚姻關係是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的基礎,而事實上夫妻因為欠缺婚姻關係,所以在法律上就不可以主張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12]。
對於事實上夫妻來說,繼承權的規定也同樣嚴格,依民法第1138條的規定,享有繼承權的親屬僅有「配偶、直系血親卑親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因此,未經法律承認「配偶關係」的事實上夫妻,相互間並沒有繼承權。
而法院若碰到事實上夫妻主張繼承時,多半是用「酌給遺產」的方式進行處理,例如曾有判決指出:「抗告人與被繼承人……居住交往約15年,且為被繼承人生前繼續扶養之人,則抗告人請求本院酌給被繼承人之遺產,於法無不合[15]。」
換個角度來說,現代社會已有越來越多人不願被婚姻制度綁住,而選擇以另外一種模式(事實上夫妻)生活,但這卻是一種不被法律明文保障的模式,因此在立法完備前,只能透過法院判決逐步建構事實上夫妻的權利義務。
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