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們
作者群
訂閱電子報
支持我們
menu
法律百科 Legispedia
description
文章
space_dashboard
專欄
contact_support
問答
book
辭典
assignment
範本
photo_library
懶人包
person
登入
註冊
description
文章
space_dashboard
專欄
contact_support
問答
book
辭典
assignment
範本
photo_library
懶人包
登入
註冊
description
文章
/
基本人權‧政府
/
所有主題
我要寫文章
法律入門
71
救濟與訴訟程序
142
房子‧土地‧鄰居
99
消費‧借還錢‧契約
75
損害賠償‧保險
29
家庭‧父母子女
110
性別
23
健康‧醫療‧銀髮族
44
勞動‧工作
131
公司‧企業‧法人
44
智慧財產權
53
刑事犯罪
157
基本人權‧政府
61
車‧交通
24
環境‧衛生
14
國際法
7
其他
9
重設
憲法原則
基本人權
人格權
個人資料保護
民主原則
政府組織
行政法原則
行政行為
課稅
國家賠償
買保險可以避掉遺產稅嗎?
黃蓮瑛
(認證法律人)
陳璽仲
(認證法律人)
/ 2022-12-06
4
圖1 買保險可以避掉遺產稅嗎? 資料來源:黃蓮瑛、陳璽仲 / 繪圖:Yen 一、「人壽保險」原則上不用課徵遺產稅(見圖1) (一)法律規定 依照保險法、遺產及贈與稅法...
(more)
民事侵害名譽權初探(四):發表言論的合理查證義務
喬正一
(認證法律人)
/ 2022-12-02
5
在前一篇文章中,針對媒體報導屬於「事實陳述」或「意見表達」加以介紹。本篇則要進一步討論,媒體報導前應該盡到的查證義務是什麼?並延續本系列文章的案例,討論退休法官B因為記者A撰寫相關...
(more)
民事侵害名譽權初探(三):事實陳述與意見表達
喬正一
(認證法律人)
/ 2022-12-02
5
言論自由是我國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而新聞媒體(尤其是網路媒體平臺)使得言論自由的傳播更加無遠弗屆,但同時也可能嚴重侵害他人的名譽權。本系列文章僅聚焦於媒體報導的內容是「事實...
(more)
利用協會蒐集會員個資,作為私人送禮拉票用,是否合法?
陳麗雯
(認證法律人)
/ 2022-11-30
3
一、A的地址及手機號碼為法律所規範的個人資料 本案例中,A因為參加B協會,而提供自己的家裡地址及手機號碼,該資料應該屬於個人資料保護法(以下簡稱個資法)第2條第1款所規範的個人資料...
(more)
外國人可以主張享有中華民國憲法的權利嗎?外國人來自哪個國家有差別嗎?(上)
陳映彤
(認證法律人)
/ 2022-11-30
7
一、前言 基本權是憲法保障人民所享有的權利,用以節制國家各種權力,最初是為避免國家侵害人民,保護個人的自由領域。原則上基本權主體分為自然人與法人,而前者不分性別、黨派、宗教、...
(more)
什麼是間接稅?廠商可以把5%的營業稅轉嫁給消費者嗎?
張靜如
(認證法律人)
/ 2022-11-30
10
一、什麼是間接稅? 「間接稅」是相對於「直接稅」的概念,而「間接稅」及「直接稅」的區分標準為納稅義務人是否可以將稅捐負擔轉嫁給其他第三人。納稅義務人如果可以將稅捐負擔轉嫁第三人,就...
(more)
稅收來源的依據有哪些?
張靜如
(認證法律人)
/ 2022-11-30
4
一、政府稅收及其來源 (一)依據憲法第19條規定,「人民有依法律納稅之義務。」然而人民納稅是國家對於人民財產權之侵害的態樣之一,所以人民雖有納稅之義務,但國家也只有在有法律依據下才...
(more)
個人資料保護法對於公務機關,是怎麼規範的?
韓瑋倫
(認證法律人)
/ 2022-11-29
6
一、前言 與一般民眾相較,公務機關可輕易取得人民的個人資料,例如稅捐機關可查詢個人財產與所得資料、戶政機關可查詢戶籍資料、警政機關可查詢犯罪前科等資料,如果公務機關可擅自蒐集...
(more)
如果違法蒐集、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韓瑋倫
(認證法律人)
/ 2022-11-29
7
圖1 違法蒐集、處理或利用個人資料,會有什麼法律責任? 資料來源:韓瑋倫 / 繪圖:Yen 一、違反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法律責任(見圖1) (一)民事責任 個人資料保護法對於公務機關...
(more)
有哪些資料是受到特別保護的特種個人資料?應如何合法運用這些資料?
韓瑋倫
(認證法律人)
/ 2022-11-29
6
一、前言 個人資料中有部分資料的性質較為特殊或具敏感性,如任意蒐集、處理或利用,恐怕會造成社會不安或對當事人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因此個人資料保護法特別於第6條規範需要受到特別...
(more)
‹
1
2
3
4
5
6
7
›
我要成為作者
寫作主題清單
寫作說明
×
分享知識須知 1.
寫作規則
Word格式;1,200~1,500字為宜(註腳不計);不接受少於800或超過2,000字。
請附資料來源:法條、實務或學術見解、政府機關網站及可查證的媒體報導。
臺灣生活法律,並請白話方式撰寫。
分享知識須知 2.
收退稿標準
投稿後3個工作天內,編輯將回覆是否接受投稿。
不適合法律百科的內容且再次進稿仍不符者,不再接受該篇投稿。
稿酬
定稿文章每字1元,但註腳、標籤及延伸閱讀的字數不計入稿酬。
著作財產權
非專屬授權給法律百科;法律百科對使用者採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3.0台灣授權條款
。
填寫資料
作者是法律百科的重要夥伴,感謝您參與法律普及行動,請留下您的資料,團隊會盡快與您聯繫。
姓名:
*
Email:
*
所屬單位與職稱:
*
寫作主題:
*
參與動機:
訂閱電子報
×
您可以透過電子報閱讀法科精彩內容喔!
姓名:
*
Email:
*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繼續瀏覽代表您同意我們的
使用條款
及
隱私條款
×
祝福法律百科的朋友們新年快樂!
網站農曆年節不休息,歡迎常來逛逛,共同討論法律問題,交流分享,讓法律成為解決問題的工具。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
填入所在的組織、學校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