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可以規定「遲到就罰錢」或「遲到強制請假」嗎?


文:林致遠(認證法律人)

刊登於

一、員工沒請假也沒來上班,公司可以直接不發給工資嗎?

勞動契約的概念很單純,其實就是員工來上班「提供勞務」,雇主則「給付工資」。也因此,如果員工沒有提供勞務,雇主理論上當然可以不用發給工資,這在民法中就有規定[1]

(一)勞動基準法的特性:工資全額給付原則

但基於工資維持基本生活的需要,勞動基準法(下稱勞基法)第22條第2項[2]規定了「工資全額給付原則」,要求雇主原則上要給付全部的工資給勞工,不可以任意剋扣。最高行政法院明確指出,依照勞基法第22條第2項規定,雇主雖然確實可以依照勞資雙方商定結果,直接由勞工工資中扣取一定金額,但事由、金額及責任歸屬等相關事項,都須明確而無爭議。如果勞雇雙方對其中任何一個事項仍有爭執,就不是由雇主單方面認定,應請求當地主管機關協調處理或另循司法途徑解決,不可以逕自工資中扣取,否則就會牴觸工資全額給付原則[3]

這樣的見解是讓勞資雙方能夠站在平等的關係上履行契約,除非雙方都沒有爭議,否則不能僅僅因為雇主單方認為勞工翹班、偷懶就隨意扣薪,如果有任何爭議,應該循公正司法途徑處理,在此之前,雇主還是有先全額給付工資的義務,如果有缺少任何一塊錢,都有可能因此被主管機關裁罰。

(二)當「員工未提供勞務」且「勞資雙方均明確無爭議」時,才可以不發給工資

而依照前述行政法院實務見解,員工沒請假也沒來上班時,公司只有在「員工未提供勞務」且「勞資雙方均明確無爭議」,才可以不發給工資;如果勞工有爭議,公司都務必還是要先將工資全部發給,再依法律程序救濟,如果將來經法院認定勞工確實沒提供勞務,公司才能請求勞工返還溢領的工資。

額外提醒,若勞工確實沒提供勞務,並且雙方都沒有爭執時,勞資雙方最好仍要妥適留存確認的往來紀錄,不論是電郵、簡訊、LINE訊息都可以,以免因為溝通上的誤會,或是一方嗣後反悔而另外發生爭議。

二、員工缺漏打卡,甚至屢勸不聽,公司也不能隨意扣薪

實務上,許多員工明明有來上班,但或許是因為忘記,又或是覺得打卡不重要,總是會沒有打上下班卡。所以許多公司HR的工作就是要不斷發信提醒同仁們記得補打卡或請假,但仍然會有員工全然置之不理,不補打卡、也不補假單,經過多次提醒未果後,有些公司就會直接將該員工以「曠職」論處,並不發給工資。

這樣的處理方式,有些公司可能會認為算是仁至義盡了,畢竟確實已經給了勞工非常多補救的機會。但回到民法的概念,勞動契約的本質仍在於勞工「提供勞務」,如果勞工事實上有到班提供勞務,只是沒有打卡,雇主自然不能夠扣發工資[4]。一旦僅僅因為勞工沒有打卡就記員工曠職,甚至扣發工資,就非常可能會被主管機關裁罰[5]

此外,許多公司在被勞檢時,會先以回補缺漏的工資辦理,希望可以亡羊補牢,但主管機關認為,凡雇主於勞動契約約定之日期未給付或未全額給付勞工工資,縱於事後補給,不論是否為全額或差額,均應以違反該項規定論處[6]。所以雇主一開始就不能夠出錯,千萬不可心存僥倖心態。

三、縱使員工真的翹班,公司也未必可以直接扣薪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依前述最高行政法院所要求雇主不給薪必須限於「員工未提供勞務」且「勞資雙方均明確無爭議」的情況下,縱使員工真的翹班而沒有提供勞務,並且員工自己也不否認未提供勞務的事實,但只要員工對於雇主要扣薪一事有所爭議,仍然建議雇主不可貿然扣薪,以免為了扣幾千塊的日薪,造成另被裁罰上萬元的風險,並留有紀錄[7]。簡單來說,只要員工對於不給薪有所爭議,雇主原則上都只能請求當地主管機關協調處理,或另循司法途徑解決。

四、公司沒有權利「強制」員工請假

我國勞動法規賦予勞工許多請假的選擇,例如勞基法第38條的特別休假[8],抑或是勞工請假規則的婚假[9],請假與否都是屬於勞工的「權利」。但查遍所有法規,其實並不會看到雇主擁有強制要求勞工請假的權利,雇主至多可以規範勞工的請假申請程序,以及勞基法第38條第2項但書的特別休假協商權[10]

因此,當勞工有遲到或曠工的情形,勞工固然可以自行用請假的方式來彌補處理,但這全由勞工自由決定;雇主僅可以「提醒」勞工沒有請假會構成遲到或曠工,但絕不可強制勞工必須請假。實務上有部分企業會強制規定遲到或曠工的勞工都必須請假或扣假,都將屬於違法的情形,例如雇主片面決定勞工的特別休假日期,就可能被主管機關處以新臺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的罰鍰[11]

五、對於遲到或總是缺漏打卡的員工,公司應該如何管理?

談到這裡,雇主難免會覺得,那經營公司也太辛苦了吧,如果勞工明明是翹班,卻還是能先領到薪水,而公司為了幾千塊的日薪,卻要另循司法途徑解決,會不會太強人所難?

其實倒也不盡然,首先,如果員工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3日,或一個月內曠工達6日時,公司是可以依據勞基法第12條第1項第6款[12]合法解僱員工的。

並且,對於遲到或總是缺漏打卡的員工,雖然公司不可輕易扣薪或強制請假,但仍然可以依勞動契約或工作規則,對於不遵守公司規定、指揮監督的員工予以適當合理懲處,並納入員工的年度評核、KPI等等。更嚴重的情形,如勞工屢勸不聽而仍未改善,在經過合法的績效改善計畫程序(即PIP,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後,甚至可能依勞基法第11條第5款[13]的「對於所擔任之工作確不能勝任」予以資遣解僱[14]

person
相關文章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