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於
最後更新於
一、是否透過告訴開啟刑事訴訟程序——告訴乃論與非告訴乃論
在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某些犯罪,立法者基於刑事政策的考量,會在刑法分則各章的最後一條規定哪一條是告訴乃論,必須有人提出告訴,才可以請求開啟訴訟程序,這稱為告訴乃論之罪,如普通傷害罪[1]、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2]等。而如果不需要先有人提出告訴就可以開啟訴訟程序,就稱為非告訴乃論之罪。
二、刑事訴訟程序上的告訴(見圖2)
(一)告訴
告訴,只要表示「想起訴、追究」的意思為就可以,不需要明確說出是何項罪名[3]。
(二)告訴權人
-
犯罪被害人[4];
-
犯罪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配偶,可以獨立提起告訴[5]。也就是說,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或配偶要不要提出告訴,和被害人本人要不要提起訴訟無關;
-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以上這3類人,就無法提出告訴。
(三)告訴人
具有告訴權人,以書狀或言詞向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表示要追究犯罪,就成為告訴人[6]。一旦成為告訴人,就具有以下幾種重要的權利:
-
聲請再議與交付審判:檢察官對被告不起訴或緩起訴處分,告訴人於接受處分書後,可以在10日內,向上級檢察長聲請再議[8]。若再議不成,也可以在接受處分書後10日內,再向法院聲請交付審判[9]。
-
委任代理人到庭陳述意見:告訴人可以在審判中委任代理人到庭陳述意見[10]。代理人不一定要是律師,不過如果代理人不是律師,在審判中不可以檢閱、抄錄或攝影卷宗及證物。
(四)告訴期間
1. 告訴乃論之罪有告訴期間限制
因為有人提出告訴才可能開啟訴訟程序,所以法條規定,從「可以提出告訴的人確實知道誰是犯人」開始,要在6個月內提出告訴[12]。
2. 超過告訴期間
如果超過告訴期間才提出告訴,因逾越告訴期間,就算犯罪事實已經證明,檢察官仍應為不起訴處分[13],若檢察官未察覺而起訴,法官應為不受理判決[14]。
3. 非告訴乃論之罪沒有告訴期間限制
因為檢察官對屬於非告訴乃論罪的案件,不需要有人提告訴就可以直接準備進入訴訟程序,所以就沒有告訴期間限制的問題。
4. 法無所依的保留法律追訴權
(1)一般,常會聽到保留法律追訴權一詞,這不是法律用語。
(2)因對於犯罪追訴的權力專屬於檢察官,且涉及公益,法律不可能允許被害人可為自由處分,甚至可暫時保留。
(3)又於非告訴乃論之罪,不需要有人提出告訴就可以進入訴訟程序,自然沒有保不保留的問題。至於告訴乃論之罪,有6個月的告訴期間限制,這期間屬於法律的強制規定,更不是被害人可以說保留就保留。反而因被害人宣稱對外保留,就可證明知悉犯人為何人,告訴期間也因此起算。
三、C的告訴有無合法性
(一)A成立普通傷害罪[15]
(二)B、C皆有告訴權
-
B為被害人,當然具有告訴權。
-
C為被害人的配偶,亦具有告訴權。
(三)C告訴有合法性
-
雖然B不欲提告訴,但C的告訴權具有獨立性,不受B的影響。
-
故C未得B之同意,自行提起告訴,具有合法性,準備開啟訴訟程序。
至於法定代理人則是另外有獨立告訴權,也就是即使未成年人沒有獨立提告,法定代理人也可以自行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