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您詢問有關恐嚇罪的惡害通知,經由他人轉達至被害人,是否仍屬於惡害通知,簡單回覆如下: 恐嚇罪的構成要件 法院實務見解認為,構成恐嚇罪的要件是指告知被害人,將加害他的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等權利的內容,意圖讓被害... (more...)
是要關的。 因為判決寫的是「併科罰金」,表示法院是判你關三個月+罰金三萬元兩個一起來,沒有讓你選擇繳錢代替坐牢。 只有罰金這一部分,你可以選擇繳錢或服勞役折抵(1000元折1天); 但那三個月的徒刑,就是一定得進去關。 以上 (more...)
您好: 關於失蹤人口的報案、查詢,可以參考內政部警政署的「失蹤人口查尋作業要點」(以下簡稱「作業要點」)。以下簡要分享「作業要點」的內容,提供您參考。 什麼樣的情況,可以作失蹤人口報案? 根據「作業要點」,只要在我國設有戶籍,有以下情形之一... (more...)

離婚

若爸爸與媽媽都沒有維持婚姻的意願,請大人們留意不要在小孩面前討論離婚相關事情,以免讓孩子誤解父母離婚是自己的錯。(請參民法1052條) 若有討論小朋友的親權,請留意並配合社工或家調官作訪視報告,他們認定小朋友的親權參考標準,小孩跟誰在一起生... (more...)
準備程序與第一次審判期日之間需要相隔多久?從第一次審判期日到宣判會不會超過半年?這些要看個別案情而定,難以預估。 (more...)
詐欺案件經高院二審作出判決後,不能再提上訴,這是刑事訴訟法第376條第1項第5款的規定。提問所說的情形,既然已經收到執行通知單,就表示案件已經確定不能上訴了。 (more...)
您好: 關於在餐點中誤食藥丸,依法可否請求「精神賠償」(或「慰撫金」),可能涉及到民法侵權行為、不完全給付的規定,以下簡單分享相關法律知識。 哪些情況可以請求「精神賠償」? 所謂的「精神賠償」或是「慰撫金」,在民法上的正式名稱叫作「非財產上... (more...)
被告以外之人在審判外所作的陳述,才有傳聞證據的問題。提問所說的情形,是被告本人在訴訟外的自白,與傳聞證據無關。再者,自白如果與事實不符的話,只憑自白也無從論罪。(參見刑事訴訟法第156條第2項及第159條第1項) (more...)
如果雙方沒有約定清償期,也沒有辦法依照債務的性質或其他情形決定清償期,依照民法第315條,債權人可以隨時請求債務人清償。在消費借貸的情況,如果雙方沒有約定哪一天要還錢,債權人可以定1個月以上的期限,催告(要求)債務人屆期還錢;如... (more...)
銀行法第8條對「定期存款」的定義是:有一定時期之限制,存款人憑存單或依約定方式提取之存款。意思是,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不同,是「有約定存期」的,不能隨便提領。 一、所謂「有一定時期之限制」,這句話只是界定什麼叫定期存款,它的本質就是「約定存期... (more...)
請在此輸入您的提問,例如:被資遣怎麼辦?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