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是本人或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任一戶政事務所申請的戶籍證明文件,每張15元。戶籍謄本會記載該戶的戶號、戶別、地址等,以及個人的稱謂、姓名、出生日期、統一編號、父母配偶等基本資料。至於詳細的記事則有全戶動態記事欄和個人記事欄:全戶動態記事欄包含全戶遷徙記事及戶長異動等記事,個人記事欄則有個人的遷徙記事、身分記事(如出生、死亡、結婚、離婚、改名等)。註腳戶籍法第65條第3項:「戶籍謄本之格式及利害關係人範圍,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申請戶籍謄本及閱覽戶籍登記資料處理原則第2點:「第一點第二款所稱利害關係人,指與當...
辭典
圖1債權人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依法律或契約,有「請求特定人給付物品(包括金錢),或做、不做一定行為」的權利的人。例如:A答應送B文具,A有給付文具的義務,A就是債務人,而B就是債權人。
辭典
權利以是否可以移轉給他人為標準,分為「一身專屬權」及「非一身專屬權」。一身專屬權和權利人不可分離,只可由權利人本人行使。債權人不得代位行使、繼承人不得繼承、權利人也不得轉讓給他人。例如:退休金請求權、扶養請求權等。
辭典
依其行為雖具有違法的外貌,但依法律或法理,應排除其違法性,例如民法第149條規定的正當防衛、第150條規定的緊急避難、第151條規定的自力救濟,或經被害人承諾,或具有社會相當性等情形。 註腳民法第149條:「對於現時不法之侵害,為防衛自己或他人之權利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已逾越必要程度者,仍應負相當賠償之責。」民法第150條:「I因避免自己或他人生命、身體、自由或財產上急迫之危險所為之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以避免危險所必要,並未逾越危險所能致之損害程度者為限。II前項情形,其危險之發生,如行為人有責...
辭典
行政機關對於不履行行政法上義務的人民或其他行政主體,採取強制的手段迫使其履行義務,或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的事實狀態。行政執行可以分為「廣義的行政執行」與「狹義的行政執行」:狹義的行政執行當人民或其他行政主體不履行「公法上的金錢給付義務」、「行為或不行為義務」時,所採取的強制執行。廣義的行政執行除了「公法上的金錢給付義務」、「行為或不行為義務」的強制執行外,還包括未必有違反行政法上義務的「即時強制」。註腳法務部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2024),《什麼是「行政執行」?》。林明鏘(2019),《行政法講義》,新學...
辭典
是與實體規範相對的概念。法律規範如果以功能來區分,可分成實體規範與程序規範兩大類,具體規定權利義務內容的規範是實體規範,例如:民法和刑法。但實體規範本身並不能自我實現,必須透過程序規範的輔助,所以程序規範就是為了實現某種權利,所必須遵守的正當程序(包括時間)的規定,例如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
辭典
對於遺產範圍的一種稱呼(另外一種是「應繼遺產」),可以理解成「『所』能取『得』的『遺產』(範圍)」,主要是用於計算「繼承人就被繼承人債務,對債權人應負多少責任」時使用,相關規定包括民法第1148條、第1148條之1、第1153條、第1162條之2等。舉例來說,A死亡(繼承人只有配偶B),沒有留下遺產,只有對C的負債50萬元,經C一查才發現A在死亡前半年曾贈與30萬元給配偶B,則依民法第1148條之1第1項,這30萬元視為「所得遺產」,所以債權人C可以依照民法第1148條第2項,要求B就「所得遺產」範圍──也就是30萬元──拿出來對C清償,但就差...
辭典
「微罪不舉」是指立法者賦予檢察官裁量權限,當檢察官認為被告有犯罪嫌疑,且已經達到起訴門檻,但依一般人社會通念認為情節輕微,顯然可以憫恕,檢察官也認為做成不起訴處分較適當時,可以不予起訴。註腳臺灣高等法院113年度上易字第914號刑事判決:「……即便檢察官依偵查結果認為有足夠犯罪嫌疑的案件,立法者仍定有刑事訴訟法第253條相對不起訴與第253條之1緩起訴的相關規定,賦予檢察官微罪不舉或緩起訴處分的裁量權限。」刑事訴訟法第253條:「第三百七十六條第一項各款所規定之案件,檢察官參酌刑法第五十七條所列事項,認為以不起訴...
辭典
勞工遭到雇主違法解僱時,雇主須給付勞工自解僱日到復職日的工資。如果勞工在此期間另行就業,所獲得的收入就稱為「中間收入」,雇主補發工資時,可以主張從工資中扣除中間收入的金額。延伸閱讀:林冠良(2022),〈找了新工作反而虧錢?──原雇主補發薪資前可以要求預扣「中間收入」嗎?〉。註腳民法第487條:「僱用人受領勞務遲延者,受僱人無補服勞務之義務,仍得請求報酬。但受僱人因不服勞務所減省之費用,或轉向他處服勞務所取得,或故意怠於取得之利益,僱用人得由報酬額內扣除之。」
辭典
根據刑法,是指受國家、地方自治團體所屬機關依法委託,而從事與委託機關權限有關的公共事務的人。例如,稅捐稽徵機關依法委託公庫代理銀行,或公庫代理銀行轉委託其他金融機構代收稅款,當金融機構人員在辦理稅款收納事宜時,其身分就屬於委託公務員。我國實務認為,這裡所指的「公共事務」,僅限於涉及有關公權力行使的事項,以及攸關國計民生、民眾所依賴的給付行政。如果只是在機關的指示下,協助機關處理勞力性、機械性的行政事務,並未以自己的名義行使公權力(即「行政助手」、「行政輔助人」),則不屬於委託公務員。註腳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