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圖1普通侵占罪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規定在刑法第335條第1項,指有不法所有意圖,並故意於自己持有他人所有之物時,自居於所有權人的地位,支配持有物。註腳中華民國刑法第335條第1項:「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侵占自己持有他人之物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辭典
圖1不完全給付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債務人雖已經提供給付,但是給付的內容並不符合契約宗旨。不完全給付又可分為「瑕疵給付(瑕疵損害)」和「加害給付(瑕疵結果損害)」2種。註腳孫森焱(2010),《民法債編總論下冊》,頁564。民法第227條:「I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為不完全給付者,債權人得依關於給付遲延或給付不能之規定行使其權利。II因不完全給付而生前項以外之損害者,債權人並得請求賠償。」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12號民事判決:「承攬人所為不完全給付造成之損害可分為瑕疵給付(瑕疵損害)與加害給付(瑕...
辭典
圖1旁系血親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依照民法第967條第2項規定:「稱旁系血親者,謂非直系血親,而與己身出於同源之血親。」例如兄弟姐妹,雖非直系血親,但是相同父母所生,出於同源,便是旁系血親。
辭典
圖1有名契約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是指民法裡面規定的各種契約類型,因為有法律上的名稱,所以叫做有名契約,又叫做典型契約。例如買賣、租賃、借貸、承攬、保證等常聽到的契約。相對的概念是法律上沒有特別名稱的「無名契約」,但也曾有無名契約經常被使用,而最後增訂到法律中變成有名契約的例子,例如合會。註腳邱聰智(2003),《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新訂1版,頁33-34。
辭典
圖1猶豫期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猶豫期是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服務後,可以有一段時間好好審視商品,並可在一定期限內退貨的權利,也稱為「鑑賞期」。可以分成法定猶豫期、契約約定猶豫期兩種類型:法定猶豫期:消費者保護法有規定,網路購物、電視購物(通訊交易的一種)時,原則上消費者可以在收到商品、服務後7天內,與賣家解除契約。消費者可以用書面通知、直接退回商品的方式;不需要說明理由,退貨費用是由賣家負擔。契約約定猶豫期:賣家與消費者自行約定,讓消費者可以依照約定的條件解除契約(退貨)、換貨的權利。延伸閱...
辭典
圖1繼受取得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相對於原始取得是乾淨、沒有負擔的狀態;繼受取得是指取得權利時,要承擔他人既有的權利狀態。例如常見因為買賣移轉房子,買主就會繼受取得賣家對於房子原有的負擔;或者因為繼承,繼承人就是概括繼受取得死者的全部的權利義務關係。註腳謝在全(2014),修訂6版,《民法物權論(上)》,頁45。民法第1148條第1項:「繼承人自繼承開始時,除本法另有規定外,承受被繼承人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但權利、義務專屬於被繼承人本身者,不在此限。」
辭典
圖1誣告罪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規定在刑法第169條,意指某人為了陷害他人被法院判處刑罰,或陷害公務人員受到懲戒,說謊捏造不存在的情節向具有刑法偵查、審判權限的機關(如警察局、檢察署等)提出告訴,或者向具有懲戒該人權限的機關提出申訴。註腳刑法第169條:「I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向該管公務員誣告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II意圖他人受刑事或懲戒處分,而偽造、變造證據,或使用偽造、變造之證據者,亦同。」
辭典
圖1工會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工會是職業團體的一種,可以做的事情包含:簽訂團體協約、處理勞資爭議、促進勞動條件、舉辦勞工教育、舉辦康樂活動、協助會員就業等。工會依照公會法組織,對內可以照顧會員、對外可以代表勞工與雇主協商談判,促使勞工行使團結權。工會跟「公會」是不同的,公會是有工、商及自由職業團體,以促進經濟發展、協調同業關係、增進共同利益為目標的組織。延伸閱讀:1.邱騰穎(2020),《工會跟公會有什麼不同?》。2.法律百科辭典(2021),《公會》。註腳工會法第5條:「工會之任務如下:一、團體協約...
辭典
圖1準贓物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由贓物直接變得的財物,在法律上稱為「準贓物」。例如A偷了B的金戒指(金戒指是贓物),用金戒指向C換得鑽石1顆,該鑽石就會是準贓物,在法律上適用贓物的規定。但如果A再用該鑽石換得翡翠1塊,這塊翡翠因為是第二次變得的財物,就不會是準贓物。之所以會有直接變得的限制,是為了避免贓物的範圍牽連過廣,反而會影響到市場的交易安全。如果是贓物的孳息,而不是變得的財物,則不算準贓物。例如C偷了一隻雞,雞生下的雞蛋不是準贓物;而C如果將雞跟D交換寵物烏龜,該寵物烏龜則是準贓物。註腳中華...
辭典
圖1防制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防制可能包含預防、制裁危害。但法規中所如果出現「防制」或「防治」等字眼,具體意義及內涵還是要看各法規立法政策來決定,比較難有統一的標準。舉例:毒品危害防制、空氣污染防制延伸閱讀:法務部法律字第10300077990號函要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1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5條規定參照,各法規中所稱『防制』,可能包括預防及制裁一定危害,又法規中所稱『防治』,可能包括預防與治療或處遇,亦可能包括預防與整治,故各法規中所稱『防制』與『防治』意義及內涵,需視各該法規立法政策而定...
辭典
圖1防治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防治」,可能包含預防、治療、處遇,也可能包括預防、整治。但法規中所如果出現「防制」或「防治」等字眼,具體意義及內涵還是要看各法規立法政策來決定,比較難有統一的標準。舉例:水污染防治、自殺防治延伸閱讀:法務部法律字第10300077990號函要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2-1條、家庭暴力防治法第1、5條規定參照,各法規中所稱『防制』,可能包括預防及制裁一定危害,又法規中所稱『防治』,可能包括預防與治療或處遇,亦可能包括預防與整治,故各法規中所稱『防制』與『防治』意義及內涵,...
辭典
圖1復權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復權是一種由總統依據赦免法所行使的權力。意思是針對受到褫奪公權宣告的人,可以重新回復他的公權,也就是擔任公務員及參選公職的資格。赦免法所規定的赦免,另外有大赦、特赦、減刑。註腳中華民國憲法第40條:「總統依法行使大赦、特赦、減刑及復權之權。」赦免法第5條:「受褫奪公權宣告之人經復權者,回復其所褫奪之公權。」
辭典
圖1普通刑法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普通刑法指的是內容跟效力最廣泛的刑事法規,在我國就是「中華民國刑法」。相對概念是針對特定身分或事項的「特別刑法」。如果一個人的犯罪行為同時違反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則會優先適用特別刑法的規定。例如公務員違背職務的收賄行為,會優先適用貪污治罪條例。延伸閱讀:劉立耕(2019),《什麼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以刑事法為例》。法律百科問答,《特別法一定優於普通法嗎?》。
辭典
圖1特別刑法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特別刑法是相對於規範最廣的普通刑法而言,針對特定身分的人、特定事項所做的,對具體的問題更加深入、詳盡。例如陸海空軍刑法、洗錢防制法、貪污治罪條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等。如果一個人的犯罪行為同時違反普通刑法與特別刑法,則會優先適用特別刑法的規定。例如持有槍械的行為,會優先適用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而非中華民國刑法。延伸閱讀:劉立耕(2019),《什麼是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以刑事法為例》。法律百科問答,《特別法一定優於普通...
辭典
圖1容積率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的比率,容積率越高表示可以建築的室內坪數越多。註腳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161條:「I本規則所稱容積率,指基地內建築物之容積總樓地板面積與基地面積之比。基地面積之計算包括法定騎樓面積。II前項所稱容積總樓地板面積,指建築物除依本編第五十五條、第一百六十二條、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三百條及其他法令規定,不計入樓地板面積部分外,其餘各層樓地板面積之總和。」
辭典
扶養親屬、家屬或配偶的費用。依照民法第1114條、第1116條之1規定,以下5種關係的人互相有法律上扶養的義務:直系血親之間,例如父母子女之間。與配偶的父母同居,相互之間,例如女婿與岳父同住,兩人相互間有扶養義務。兄弟姊妹之間。家長家屬之間。夫妻之間。當這些人不能維持生活又沒有謀生能力時(但直系血親尊親屬和配偶只需要不能維持生活),可以向有以上關係的人請求扶養費。註腳民法第1114條:「左列親屬,互負扶養之義務:一、直系血親相互間。二、夫妻之一方與他方之父母同居者,其相互間。三、兄弟姊妹相互間。四、家長家屬相...
辭典
圖1完全行為能力人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自2023年1月1日起,民法修正為年滿18歲即為成年,所以只要滿18歲就是「完全行為能力人」,可自行做法律行為,承擔法律上的權利及義務,例如買車、開戶、結婚,不用得到法定代理人的事前允許或事後承認。過去民法第12條、第13條規定,滿20歲或未滿20歲但已結婚者才算成年的完全行為能力人。延伸閱讀:陳家誼(2023),《我是高中生,可以自己買機車嗎?什麼是限制行為能力?》。註腳民法第12條:「滿十八歲為成年。」民法第980條:「男女未滿十八歲者,不得結婚。」舊民法第12條:「滿二十...
辭典
權利主體,可說是指法律所保護之權利的歸屬者而言。例如民法保護所有權,歸屬張三所有的土地,以張三為不動產所有權的主體;又如某公司所有的汽車,以該公司為動產(汽車)所有權的主體。權利主體者不只是享有權利而已,並且也要負擔法律所規定的義務,例如繳納地價稅、使用牌照稅。
辭典
圖1通訊交易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的規定,通訊交易是指企業經營者利用廣播、電視、電話、傳真、型錄、報紙、雜誌、網際網路、傳單或其他類似方法推銷產品或服務,使消費者在無法檢視商品或服務的情形下便作出消費決定。最常見的網路購物、電話推銷,都屬於通訊交易,判斷是否屬於「類似方法」重要基準,則是消費者接觸訊息的管道,是否有辦法在購買前獲得足夠資訊與時間作出消費決定。 註腳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第10款:「通訊交易:指企業經營者以廣播、電視、電話、傳真、型錄、報紙、雜誌、網際網路、傳單...
辭典
圖1訪問交易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依據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規定,訪問交易是指企業經營者在未經過消費者邀請,自行到消費者的住所、工作地點或公共場所,使消費者作成消費決定。目前較為常見的例子,就是逛街時在路邊被人攔下推銷。但是,是否符合訪問交易的場所無法一概而論,判斷重點在於消費者所處的情境下,締約前有沒有具備詳細考慮的機會。 註腳消費者保護法第2條第11款:「訪問交易:指企業經營者未經邀約而與消費者在其住居所、工作場所、公共場所或其他場所所訂立之契約。」行政院消費者保護會(n.d.),《053.何謂訪問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