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司法院判決查詢系統可以查到民、刑事當事人姓名,是否侵害個人隱私?判決資料公開的公益性是什麼?輕微犯罪經過10後,判決資料仍公開在網路中是否合適?人民是否有被遺忘的權利?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問答
警方在當事人不同意與無搜索票的情況下強行的搜索,然而警方這樣子的違法搜索,如果這樣子非法搜索所取得的證據,(比如搜到毒品)那麼可以列入證據嗎?如
問答
請問1.民事法官能夠自行聲請閱卷被告的不起訴處分書嗎?有無違反公正中立的原則?2.我提出諸多高等法院的判決,民事法官不採信也不在裁判書中明確說為何不採信高等法院的看法,有違經驗法則嗎?3.法官採信偵查階段證人的證詞,卻沒在辯論庭提出予當事人辯論,就用這未經具結的虛偽證詞的下判決,這符合程序嗎?4.而因為證人虛構的證詞已毀謗我名聲,對於這種失職的法官法律上能夠有什麼方式救濟嗎?5.能夠要求撤銷一審裁判書的公佈嗎,證人偽造的證詞已經嚴重影響我名譽。(但因為是警詢作證的,所以連偽證、毀謗罪都不能告,警詢是不是都...
問答
這是國中習作的問題:1.某新聞報導:「以往發生街頭暴力,除由當事人提告傷害罪之外,公權力僅能用社會秩序維護法來裁處,且往往罰錢了事。現在刑法修法後,可將公共場所鬧事的人逮捕並判刑期。」這可能帶來什麼改變?(A)會增加警方執行公權力的負擔(B)民眾更加忽視公共鬧事的問題(C)社會秩序維護法喪失存在意義(D)可用刑事責任替代原先行政罰答案為D請問不是應該行政、刑事責任都要負嗎?刑罰都可以替代行政罰?
問答
我的契約只寫:「契約期間房客要搬遷,不得向房東請求返還租金……。」對我不利。民法第423條:「出租人應以合於所約定使用收益之租賃物,交付承租人,並應於租賃關係存續中,保持其合於約定使用、收益之狀態。」我可以向房東主張:房東應該保持租屋維持「合於約定使用」的狀態,也就時跟原本契約一樣「生活規約有不得吸菸規定」。我不知道災怎麼用民法關於租賃的規定,所以又看到民法第226條、第256條、第259條。請問我可以依照上面3條的規定解除合約,並請房東還我押金、預繳租金嗎?我查到民法第226條:「因可歸責於債務人之事由,致給付...
問答
被告不得上訴。檢察官不得單獨就被告有罪部分提起上訴。其餘部分,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敘述具體理由,惟须受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限制;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须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逻送上级法院」。刑事妥遠審判法第9條:除前條情形外,第二審法院维持第一審所為無罪判決,提起上訴之理由,以下列事項為限:一、判決所適用之法令抵觸憲法。二、判決違背司法院解釋。三、判決違背判例。刑事诉訟法第377條至第379條、第393條第1款之規定,於前項案件之審...
問答
請問醫生在沒有緊急狀況下未經家屬及當事人同意施打針劑是否違反醫療法侵入性治療的相關法規
問答
我知道判決公開資料有顯示當事人姓名,也知道法律規定一審判決定後就會公開起訴書。但如果還只是提出刑事告訴階段,就將告訴書公開上網,是否侵害被告的隱私?
問答
您好,請問律師,一個13歲小孩偷錢被抓到,當場有錄影錄音小孩把偷到的錢歸還,並且受害當事人有一直詢問13歲小孩(小孩當下處於精神不穩定狀況)偷幾次,偷多少錢,這個錄音錄影可以當成實際被偷總金額的證據嗎?這個錄音錄影可以當成證據使用嗎?
問答
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大法庭制度在2019.7.4開始實施,判例、決議制度廢除。同樣都是為了統一見解,請問「大法庭制度」比「判例、決議制度」更好的原因?大法庭是否對外公開?舉行言詞辯論?邀請當事人律師、專家學者等相關人參與?
問答
老師在學生不知道的狀況下私自丟棄個人物品例如:衣服、手機架⋯等物品,並且未告知當事人,請問是否能像老師要求賠償,畢竟丟掉的金額數目並不小,想尋求協助!
問答
想請問因為前一起車禍未將車輛移開導致後方行車者自摔的責任歸屬為何?事發當時情況為機車道上已經發生了機車與腳踏車擦撞的事故,當事人雙方並沒有大礙(僅擦傷),兩人站在路旁等待警察的到來,未將車輛移開,使之(腳踏車)任意橫躺於馬路中央,也未標示提醒用路人,由於當時是晚上,路上的光源不足以讓人看清楚路面上有一台橫躺於地面的腳踏車,直到接近了才急煞已經來不及,因此導致後方來車未能及時注意到橫躺的腳踏車導致自摔,造成的傷害遠大於原本的擦撞事故,到了需要呼叫救護車送醫的程度。想請問此狀況的責任歸屬是後方行車要負擔...
問答
租客租房未繳納租金兩個月,與水電數萬元…然後失蹤聯絡不到人,房子收了簡單物品及離開,留下大量物品,寄了存證信函,與尋找到登記住處,房屋人告知,當事人不住那裡且切割關係,不收取存證信函…相關資料與對話都留著請問有機會追討回金額嗎?還是房東只能認賠?
問答
選舉罷免期間,散布假訊息的人會負擔哪些刑事責任呢?如果因為這些假訊息,導致某些人落選或被罷免,那被害當事人會有救濟機會嗎?
問答
新聞報導,有立委在Facebook貼出判決書,判決書上有揭露全名。法官認為,當事人有表達拒絕立委引用判決的意思,立委未依個資法刪除貼文,應負賠償責任。但是,判決書在司法院網站上都查得到,這樣為什麼需要賠償呢?
問答
想請教一下關於訴訟救助的幾個問題。一、在提告時若已經繳納裁判費訴訟繫屬中才發現自己有可申請訴訟救助的無資力資格這時若申請訴訟救助已繳納的裁判費能退回來嗎?會這樣問的原因是發現訴訟救助的申請資格並不是一定要完全無收入跟財產而是在繳納訴訟費用後生活或生計上可能會出現重大困難此時就可以申請二、若提起的是行政訴訟可以申請訴訟救助嗎?三、當事人獲得訴訟救助資格後能請法院選任律師代理訴訟嗎?就是請律師幫忙這樣以上幾個問題還請大家給我點意見謝謝
問答
針對假新聞,臺灣已有規定刑事、民事、行政責任,立法院也提出國家安全法、社會秩序維護法修正草案以為因應。相關資料可參考立法院網站公布的「網路散布假新聞、假消息之法制研析」。依目前現行的法律:刑事責任有刑法第310條毀謗罪、第309條公然侮辱罪、第151條恐嚇公眾罪、第153條煽惑他人犯罪或違背法令罪等,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104條尚有意圖使人當選或不當選而誹謗罪。此外,尚有其他特別刑法定有刑責,例如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散布或傳播不實疫情消息罪、證券交易法第155條第1項第6款、第171條第1項及第2項意圖影響有價證券交易...
問答
版上各位好,看到新聞,關於不服NCC不予換照決議,當事者律師方是向行政法院聲請假處分,最後被駁回。疑問在於:不予換照決議既然應為行政處分,當此不利益行政處分已作成,為何後續爭訟不是走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的停止執行、再打撤銷訴訟?而是走同法第298條的假處分呢?
問答
(本題由法律百科編輯高子涵回答)因為您對實際情況的描述較模糊,以下只能提供一些職場霸凌的解決方向,及說明需要負擔的法律責任,希望能給您一些幫助。而問題中提到言語暴力類型的職場霸凌,可能會涉及刑法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不過還是要視具體情況個案判斷,建議可以參考以下說明,向權責單位尋求協助。職場霸凌的意思職場霸凌指在工作場所中,雇主濫用權力或是怠於管理,自己或縱容其他員工積極或消極地對同事進行持續性冒犯、威脅、冷落、孤立或侮辱行為,造成對方身心壓力。類型包括肢體暴力、言語暴力與性騷擾等。而職場霸凌事件...
問答
請問可以請美容師可以用美容棒清粉刺、除痘痘嗎?還是說一定要由醫生進行?有看到法規要求只能由醫事人員來進行的說法,是真的嗎?美容師替民眾清粉刺是違法的嗎?很想知道實際規範是什麼,還有這樣規定的原因。感謝
請輸入後請按下確認繼續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