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先生先生,想先跟你說聲謝謝,我們是設計系的學生,為了籌學費這是我做的徽章,你願意貢獻你的愛心,支持我們嗎?」「哈囉小姐,這個試用包給你,最近生意不好做,進來幫我們做個問卷好嗎?我們的美膚療程都在做優惠喔!」還記得過去走在商圈或捷運站附近,經常會看到兜售愛心商品或推銷化妝品的人馬,眼神正在搜尋適合的目標準備上前攀談。他們可能會用各種華麗話術半哄半騙得讓你買下你根本不需要的高價商品,從一隻三百塊的自動鉛筆,到價值幾十萬的保養品在新聞中都時有所聞。遭受他們推銷攻勢的故事,總能成為朋友之間茶餘飯後的話...
Podcast
再過兩個多禮拜就要公投了,九合一選舉也即將在2022年底展開,你準備好了嗎?在選戰中,有句話說「票多的贏,票少的輸」,鞏固核心的支持者外,中間游移的搖擺選民更是候選人想要拉攏的對象,為了取得人民的青睞,常用盡各種方式努力拉票。然而,除了候選人,每個人也都有左右選情的機會。選舉前後,總會耳聞這類新聞,「選前請選民吃炒米粉,呼籲檢警查賄選」、「疑遷幽靈人口,里長OOO恐當選無效」、「名嘴爆料:立委XXX涉嫌貪汙」、「網瘋傳!候選人WWW疑嫖妓影片」。選舉日看起來離我們還很遠,但影響選情的犯罪可是會要超前部署,包...
Podcast
⚠️前方警示⚠️為配合節目主題,內含部分不雅髒話,請聽眾斟酌收聽你有在網路世界中看過雙方互罵叫囂的吃瓜經驗嗎?或自己就曾是事件的當事人呢?網路使用越來越方便,能跨越時間空間的阻礙將各地人們串聯起來,但另一方面,網路帶給使用者的隱匿性,讓隔著螢幕敲打出來的文字,有時容易變得尖銳無情,各類論壇社群上,冷嘲熱諷、指責謾罵的言論常穿插在留言串中。每個人的言論自由與法律所規範的那條界線到底在哪裡呢?法律百科網站裡關於妨害名譽的內容一直都是很熱門的主題,我們也收到聽眾敲碗想了解群媒體上攻擊他人的文字,怎麼樣會構...
Podcast
Netflix上映的《Tinder大騙徒》透過三名女性的故事,揭穿一名以色列騙子在交友軟體詐騙數十萬美元的真實犯罪事件,播出後引起社群熱烈討論。碰上騙心又騙財的愛情小偷應該是大家在感情路上最害怕的事,除了愛情的大騙徒,你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的戀愛或分手經驗嗎?無論你是享受一人生活的單身貴族,或是深陷愛情泥淖的戀人們,配合前幾天情人節充滿粉紅泡泡的日子,這周我們推出應景節目,來聊聊在感情中容易發生(但很少人願意事先討論)的法律議題。從佔據彼此空間的個人用品、送給對方的定情禮物,到同居時共養的毛孩,當濃情蜜意的情...
Podcast
2/14情人節的粉紅氛圍已逐漸散去,但過不了太久,我們又要迎向一波3/14白色情人節的白色泡泡攻擊。延續上周的戀愛系列特別節目,今天將繼續煞風景的聊聊分手時還有哪些令人頭痛的恐怖情人行為,以及從法律角度來看這些行為會有什麼問題。過去身邊朋友曾聊過一段不順利的分手經驗,就像電視劇抓馬情節,除了許多激烈爭執的場面,前任每天還殺到家門口站崗要求見面復合,最後他選擇借住其他朋友家才慢慢獲得安寧。聽到朋友轉述當時的狀況與訊息紀錄,都還是能感受到事件的張力,與他的害怕與無助。如果分手後遇到情人不理性的行為,例如傳簡...
Podcast
《法科!輕鬆點》的累積下載收聽數正式邁入10萬大關啦!非常謝謝舊雨新知的支持,希望各位粉絲可以給我們更多回饋,也能多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喔!本集節目開頭為了答謝聽眾的踴躍回饋,兩位主持人回覆了近期蒐集到的聽眾Q&A,有在留言區或問卷回饋的好冰友,趕快來聽看看主持人如何招架您的留言吧~~ 在回覆過程中一直道歉的主持人,將接續「道歉」這個主題,來聊聊道歉這件事在法律上怎麼看。不管是要求別人道歉時需要注意的尺度,或者是法律上有沒有辦法要求別人道歉,其實都是常見的問題,也是人情義理跟法律交錯的地方。 發生糾紛時...
Podcast
玩遊戲紓壓在今天是非常流行的事,人手一機、網路發達的情況下,各種手遊也應運而生,有些玩家願意當默默耕耘的「無課群」,有些玩家則把錢錢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用金錢購入各種武器裝備或籌碼,讓自己在遊戲場上無往不利,捨得課金的玩家被戲稱為「課長」。 根據報導,2020年統計下來,臺灣玩家課金的金額在全球手遊市場中排進了前10名,顯示手遊在臺灣的商機相當可觀。然而玩家願意花錢,也相應的希望遊戲公司提供的商品或機會公開透明,這集節目會先聊聊天堂M與知名實況主丁特之間的愛恨情仇,以及「轉蛋法」是怎麼一回事。 願意課金...
Podcast
聽這集節目歡迎佐以下推薦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少年吔,安啦!》、《發條橘子》、《母子情劫》、《飛行少年》今年金馬奇幻影展即將在4月8號陸續上映多部好片,包含臺灣黑幫電影經典《少年吔,安啦!》。內容描繪正值年輕氣盛的兩位少年流連於卡拉OK與撞球間,打架吸毒是家常便飯,「小混混」是他們在人們眼中的樣貌。兩人原本無所事事的生活因為兩把手槍,一步步深陷盤根錯節的幫派惡鬥中。從電影中可以窺見那些現實中少年暴力與街頭犯罪的問題。在臺灣,12到18歲的少年做了壞事、或者是有偏差行為的時候,就會進入少年事件處...
Podcast
在新聞媒體或網路討論中,大家可能看過許多法律名詞,但其實有些並不是法律上的正式名詞,或者可能容易遭到人們誤解,而這些名詞也是大眾對於法律印象的其中一部分。 有時候誤用這些名詞,或者誤認法律上的情況,可能會增加在法律案件中溝通的成本,或者是來不及行使自己的權利。退一步說,在參與關於法律議題的公共討論時,正確使用這些法律名詞,也能讓討論聚焦、避免誤會。 「法官隨便自由心證才會判成這樣」、「為什麼要採毒樹果實理論,程序正義有那麼重要嗎」、「犯這條是公訴罪」、「對於這個事件,本公司保留法律追訴權」,這些話...
Podcast
在媒體報導中偶爾會看到因為細故發生口角後,演變成雙方battle的場面,在拳腳不長眼的情況下,相關法律責任怎麼算?就可能牽涉到我們怎麼去理解法律上「正當防衛」的概念。 粉絲朋友們或許對正當防衛的概念很陌生,比較認識它的人會覺得「要成立正當防衛好像很困難」,就像蒐集7顆龍珠才能召喚神龍一樣,正當防衛也需要滿足法律上的條件才會成立,大致包括: 1.面對「現在不法侵害」,也就是違反法秩序,而且迫在眉睫或已經開始的侵害。2.為了保護自己或他人的「權利」,例如生命、身體、財產等權利。3.採取能有效阻止侵害、造成侵害相對...
Podcast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涉嫌犯罪,尤其當發生涉及重大犯罪的憾事時,往往受到社會極大的關注,而其中主張「不該用精神疾病當理由而無罪」、「法律都是在保護壞人」的呼聲不斷,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也有意見主張「廢除刑法第19條」,意思是呼籲廢除「當一個人因心智障礙或缺陷而無法或難以辨識自己行為時,減免刑事責任」的規定。 與此同時,處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後的刑事保全程序、監護處分等規定也經過了修法,在法律的原則和醫療資源分配之間,同樣引起了專業意見的相當討論。對於如何處理精神疾病患者在涉嫌犯罪後的種種問題,包含...
Podcast
延續《S4EP11︱精神疾病等於有權犯罪嗎?談刑法第19條的難題》,針對精神疾病患者涉嫌犯罪的爭議,我們檢視了刑法關於責任能力的規定,並試圖說明法律的處理邏輯。但後續還有很多需要被處理的問題,而「判無罪之後要怎麼辦?」、「走在路上都要擔心被精神病患攻擊」的懷疑仍然沒有停歇,這時有什麼法律可以來處理呢? 政府推出「社會安全網」的政策計畫以來,常受到「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的批評,但其實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顧、就醫,後續的處理與關懷,乃至於當涉及刑事案件時,如何在程序上加以保障/監管,以及希望精神疾病患者能夠...
Podcast
大家會在群組裡面寫些什麼東西呢?可能是建立相簿匯集喜歡的照片,也可能是分享各種吃喝玩樂或生活實用小知識,又或者是分享工作或學習上的重要資訊。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群組讓親人朋友或夥伴可以待在同一個虛擬空間裡面,隨時發表意見、分享心情。 既然群組裡面會有許多訊息跟對話,甚至是用群組的功能存放資料,萬一自己不幸被踢出群組,那該怎麼辦呢?曾經有成員隨意踢人而被告上法院,更曾有所謂的「翻群機器人」,讓群組的使用者人人自危。如果維繫已久的群組被一個喜歡惡作劇的新成員「翻群」,讓成員都看不到以前的對話,有什麼法...
Podcast
今年8月發生知名藝人駕車時自撞分隔島的意外事件,當時有見義勇為的民眾協助將駕駛與乘客拉出來,這個事件引起了「要不要見義勇為」的討論,有意見覺得要小心,如果救人的時候出了事,出手救人者反而會被告,產生了正反的辯論,然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到底是怎麼樣呢? 有人覺得應該引進國外的「善良的撒瑪利亞人法」,讓勇於救人的善心人士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救人,但其實「法律上免責」跟「保證不會被告」不一樣?真的有一條法律可以讓人完全不會被告嗎? 讓主持人Yt與Henry從新聞事件或者常見的討論開始,跟聽眾朋友聊聊我們可以如何看待...
Podcast
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隨著社群網站與社交媒體等數位服務興起,透過這些服務與他人對話、傳輸檔案,在今日極為常見,而如果與他人發生法律糾紛,例如消費爭議、財產糾紛、租屋問題,甚至網路上常見的各種言語衝突,都可能會透過常見的Facebook、Line等服務而留下痕跡。 隨著上述的情況,對話或者留言截圖作為證據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這些對話或留言其實也可能有被刪除、甚至假造的風險,出示截圖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才能讓自己的主張有證據來支持呢? 本次預計推出上下兩集蒐證系列,跟聽眾朋友聊聊關於蒐證的各種疑難雜症,本集...
懶人包
在網路世界有許多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在不停地發生。跟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在網路上對話、不用出門就可以直接下訂單買東西,乃至於不用埋頭於百科全書中,上網就能夠獲得許多知識,這些都是今日你我生活中的日常。然而,網路世界帶來便利、也帶來新的問題。法律百科身為網路世界的一份子,這個月,我們將與各位粉絲朋友一起來探討那些在網路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法律問題。本週就讓我們來研究「網路言論與個人資料保護」吧!-個人資料(簡稱個資)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從個資法的定義來說,例示如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編...
Podcast
延續上一集的討論,跟大家聊了關於死刑與犯罪率的關係,還有唯一死刑的立法技術,以及應報的內涵等議題之後,本集要更深入聊聊關於死刑在臺灣的現況,以及從理論上如何觀察死刑制度等議題。冤獄風險其實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嗎?世界上其他國家怎麼看待死刑?法官不判死刑就真的很恐龍嗎?要判決並執行死刑,需要經過嚴謹的立法與刑事程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條件也會影響到對於死刑制度的思考。死刑制度本身的目的,包含懲罰、填補情緒、讓社會安定等目標,其實有更深入思考的空間,也並非達到這些目的的唯一解。如何審慎的考慮死刑制度...
Podcast
以揭露自身受害經驗、期待能抵制性侵性騷加害者,讓更多受害人處境能被關注的#MeToo運動,在國際上有許多的回響,而在2023年5月,因為一起政治人物工作者指控遭到職場性騷擾的事件,引發了一連串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的揭露,其中被指控性侵、性騷的不乏各界知名人物,也讓此類利用個人權勢的惡行受到撻伐。#MeToo運動引發全球性浪潮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批評。它使許多潛藏的受害者願意挺身而出、指控濫用權勢逞慾的人,但也將目光聚集在追究個人責任,對於整體制度或法律的著墨較少。而在運動中是否有人挾怨報復、藉機誣賴,是難以避免的...
Podcast
本集節目很榮幸能請到神奇女律師的心靈魔法Peggy律師aka.作家官雨青,來跟我們聊聊身為一位非訟律師的執業心得,還有身為一位作家的寫作心法,分享由惑星文化出版的最新力作《轉身酒吧》!一般大家所想像中的律師,需要跟當事人討論案情,到法院或地檢署為當事人進行攻防,但其實有另一種律師,是很少上法庭,但需要為當事人審閱契約、評估交易風險、提供法律意見的「非訟律師」。而他們的工作又是什麼樣子呢?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律師開立粉專,和大家分享他們的工作與興趣,讓律師這個職業對一般人而言也越來越親切、展現不同的面貌,...
Podcast
當社會上發生涉及犯罪的不幸事件時,常常會有「為什麼要花納稅錢養垃圾」、「犯罪就是應該關到死」的聲浪。也曾有媒體與論壇就監獄中的菜單加以討論,表示「吃的比外面還好」,引起激烈的討論。然而受刑人生活的條件究竟如何,其實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陌生的。本集節目很榮幸能邀訪到致力於監所人權議題、修法倡議的監所關注小組陳惠敏理事長,帶Henry與各位聽眾朋友深入了解監所中的「同學」們,所遭遇到的處境,並一起思考在法律與實務上,這樣的措施有沒有什麼問題?改善監所人權對整體社會為什麼重要?受刑人真的是「納稅人花錢養」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