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去年立法院通過民事訴訟法修正案,法院對濫訴的原告、法定代理人,或原告所找的律師,可處最高12萬元罰鍰,還可能要負擔被告的律師費。「為什麼要處罰提告的民眾,憲法不是有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嗎?」、「未來遇到有冤屈想提告,法官是不是就可以輕易判我『濫訴』,然後罰我錢?」消息一出,這類迷思常出現在新聞報導底下。「哎呀~這種事告不成啦,小心變濫訴!」「都敗訴了,再上訴的話就是濫訴了喔!」這集裡,我們會聊聊到底怎麼樣會被稱為「濫訴」,以及為什麼要處罰這樣濫訴的行為,最後也會舉出3個實際被法官判定濫訴的案例,跟著大...
懶人包
在網路世界有許多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在不停地發生。跟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在網路上對話、不用出門就可以直接下訂單買東西,乃至於不用埋頭於百科全書中,上網就能夠獲得許多知識,這些都是今日你我生活中的日常。然而,網路世界帶來便利,同時帶來新的問題,法律百科也是在今日網路世界中,傳遞法律知識的一份子。這個月,我們將與各位粉絲朋友一起來探討那些在網路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法律問題。本週就讓我們從「網路言論與妨害名譽」開始吧!-公然侮辱是網路言論中的常見犯罪類型,對別人公然侮辱,也會造成名譽權的侵害,而需要負損害賠...
Podcast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世事往往難以預料,有時借出去的錢恰好是讓友誼小船翻覆的那座冰山。如果事先沒有做好準備,當遇到親朋好友欠錢不還時,除了傷心之外還會大傷荷包,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在借錢出去時妥善留下證據、遇到萬一時能合法追債成功呢? 因為金錢而衍生的民事法律紛爭相當常見,而其中有很多觀念是需要釐清的。例如借錢時沒有簽紙本契約,真的不算數嗎?LINE截圖到底能不能證明對方借錢?面對不還錢的人,可以直接去告他詐欺嗎?這些大家會好奇的問題,本集一次報你知! 話說上集播出後收到粉絲朋友許願製播...
Podcast
2021年1月22日司法院通過了「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修正草案,以保障我國國民與外國人可以在臺灣登記結婚。草案接下來將進入立法院進行審議。在2019年,司法院釋字748號施行法正式施行,臺灣成為了亞洲第一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雖然臺灣同婚已合法,但如果另一半來自同婚還沒合法的地區,照涉外民事法律適用法的規定,依然沒辦法在臺灣結婚,異國的同性伴侶只能繼續隔著山海相望......過去鮮少開啟的同婚話題,現在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在這集裡,我們回溯到同性婚姻在臺灣發展的源頭,一起聊聊經歷多次的聲請釋憲、舉辦公投、...
Podcast
從無名小站到今日的IG、Twitter,每位上傳照片的帥帥水水都可能遭受盜圖冒名之苦,自己的美照被親友或粉絲喜歡當然值得開心,但被盜用去交友、代言,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可就傷腦筋了! 每個人的肖像(露出五官的人像),在法律上被認為是個人人格的展現,而受到保障。如果自己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肖像遭到他人非法製作、公開、挪作他用(尤其是商業用途),可以主張權利受到侵害,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撤照與損害賠償。 侵害肖像權的民事糾紛,不管是拍別人或是被別人拍,都有許多難題,例如賠償金額到底多少比較合理?在公眾場合被拍就一定...
Podcast
《法科!輕鬆點》的累積下載收聽數正式邁入10萬大關啦!非常謝謝舊雨新知的支持,希望各位粉絲可以給我們更多回饋,也能多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喔!本集節目開頭為了答謝聽眾的踴躍回饋,兩位主持人回覆了近期蒐集到的聽眾Q&A,有在留言區或問卷回饋的好冰友,趕快來聽看看主持人如何招架您的留言吧~~ 在回覆過程中一直道歉的主持人,將接續「道歉」這個主題,來聊聊道歉這件事在法律上怎麼看。不管是要求別人道歉時需要注意的尺度,或者是法律上有沒有辦法要求別人道歉,其實都是常見的問題,也是人情義理跟法律交錯的地方。 發生糾紛時...
Podcast
《刑法》第339條詐欺取財罪,是指對別人施用詐術,使他人陷於錯誤並處分財產,而害他人遭受財產損害的行為。許多債權人遇到欠錢不還的債務人,會利用提起詐欺罪的刑事告訴,來威嚇債務人出面處理民事糾紛。然而,實際情形可能屬於民事上的「債務不履行」,並不涉及刑事責任,此類案件被稱為「假性財產犯罪」。詐欺罪與假性財產犯罪,二者如何分辨呢?大量的假性財產犯罪案件造成哪些問題?本集節目Henry和Yt將探討假性財產犯罪的現況及可能的成因。邀請你打開收聽鍵,一起來輕鬆吸收知識喔!-#支持法律百科定期定額或單筆支持,讓知識自...
Podcast
延續上一集的討論,跟大家聊了關於死刑與犯罪率的關係,還有唯一死刑的立法技術,以及應報的內涵等議題之後,本集要更深入聊聊關於死刑在臺灣的現況,以及從理論上如何觀察死刑制度等議題。冤獄風險其實是上個世紀的事情嗎?世界上其他國家怎麼看待死刑?法官不判死刑就真的很恐龍嗎?要判決並執行死刑,需要經過嚴謹的立法與刑事程序,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條件也會影響到對於死刑制度的思考。死刑制度本身的目的,包含懲罰、填補情緒、讓社會安定等目標,其實有更深入思考的空間,也並非達到這些目的的唯一解。如何審慎的考慮死刑制度...
Podcast
😇第5季《法科!輕鬆點》節目即將來到尾聲了,短暫的離別之後是下一段路程的開始,感謝各位老朋友新朋友,在2023年對本節目的支持與愛護,期待我們明年再相聚!歡迎大家留言跟主持人聊天,來個季末紀念Q&A也很棒!有什麼非關法律的事情也可以問主持人喔喔喔~⏰還有還有,法律百科5週年企劃開跑中,趕快到法科五週年專區看看我們全新成果,還有可愛小遊戲等你來挑戰,千萬別錯過! ----------節目簡介分隔線---------- 在我們的身邊,其實有許多團體、機關、組織是用「法人」的形式在活動,而且對我們日常生活相當有影響力,相關法律問題其...
懶人包
在網路世界有許多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在不停地發生。跟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在網路上對話、不用出門就可以直接下訂單買東西,乃至於不用埋頭於百科全書中,上網就能夠獲得許多知識,這些都是今日你我生活中的日常。然而,網路世界帶來便利、也帶來新的問題。法律百科身為網路世界的一份子,這個月,我們將與各位粉絲朋友一起來探討那些在網路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法律問題。本週就讓我們來研究「網路言論與個人資料保護」吧!-個人資料(簡稱個資)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從個資法的定義來說,例示如自然人的姓名、出生年月日、國民身分證統一編...
懶人包
法律百科先前與別與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聯合舉辦了圖書館法律月活動,透過一系列的講座與推薦片單書單專區,帶著大家用不同角度窺探法律的真實樣貌。在這裡也分享我們私心超愛的9部好片們,邀請你一起從這些作品中,看見法律議題的各種面向。法律百科推薦片單,點擊下方片單連結,就可以前往我們每部的觀後小分享《法律女王》《我們與惡的距離》《判決》《十二怒漢》《紐倫堡大審判》《永不妥協》《檢方的罪人》《不完美的正義》《竊聽風暴》那就讓我們開始吧!#法科私心片單01:法律女王電影中......法官:「美國憲法...
Podcast
「律師疑當詐團軍師」、「16律師涉洩密詐騙集團遭起訴」......近年屢屢傳出律師涉嫌逾越合法的職務界線,協助詐騙集團犯罪的新聞,除了重傷社會對法律從業人員的信賴外,也讓檢警對抗詐騙集團的困境雪上加霜。這些與詐騙集團勾結的律師,一旦基層成員落網時,就會馬上冒出來為他辯護,彷彿會通靈一般,所以被稱為「通靈律師」。然而實際上,他們並非真心執行辯護工作,而是協助詐騙集團盯梢,確保基層成員不會供出上游,並利用職務之便(例如閱卷權)向上游洩漏偵查進度。此外,當詐騙集團成員遭到羈押時,通靈律師還會利用到看守所律見的...
Podcast
2024年,憲法法庭受理37位死刑犯主張死刑違憲的聲請,並於4月23日進行言詞辯論程序,同步網路直播。而在9月20日,憲法法庭就含死刑的刑罰規定,以及聲請人的主張,作出了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判決出爐後,並未使原本艱難的死刑論爭就此定調,而留下了在法律程序上需要填補的工程,以及對於如何判決依舊艱難的困境。在113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之後,對於死刑判決的門檻有什麼樣的影響?除了限定在直接故意,且需要考量各種犯罪情狀的「最嚴重犯罪情節」以外,大法官更建立了「最嚴密的正當法律程序」要求,並將影響到刑事訴訟程程序中關於言...
Podcast
法律百科全新企劃《章魚法官的法律小教室》開課啦!非常榮幸邀請到斜槓作家的章魚法官來現身說法,與主持人一起帶大家認識各種有趣法律小知識,還有那些法官的內心話!第一堂課,章魚法官將與聽眾聊聊法官的工作,以及工作時需要注意的種種鋩鋩角角,法官每天的24小時如何分配?案子送入法院後,要怎麼決定該送到哪位法官手上呢?法官的工作是定紛止爭,透過適用法律來緩和或解決各種關於權利與法益的紛爭,從事這樣的工作,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在執行職務時需要在各方面都維持司法的信賴。想成為一位稱職的法官,其實是件不容易的事...
Podcast
「與時光逆行」、「對抗地心引力」、「找回健康與美麗」等廣告詞,讓你心動了嗎?醫美風潮在臺灣相當盛行,但隨之產生的糾紛卻也時有耳聞,到底該怎麼挑選適當的醫療院所與療程,難免會讓想做醫美的朋友感到苦惱。當然,醫美糾紛背後必然牽涉到許多法律問題,如果真的做壞、傷身,該怎麼主張自己的權益?如何找到合法的醫美診所,讓真正的醫師來進行療程?這些愛美朋友會關心的問題,都可以從法律角度來觀察!原來沒有「醫美」專科?護理師或技師打電波不OK?未成年人做醫美行不行?無照密醫做醫美,會有什麼法律責任呢?本集節目將由Yt跟...
Podcast
當社會上不幸發生重大的刑事案件時,除了大量的媒體報導之外,在網路新聞留言區、PTT、Dcard等社群,總會引起大量關於死刑存廢的論爭。即使這是一個爭論已久的議題,仍然相當受到關注,也有民眾對此發起連署、倡議活動,希望能修改法律規定。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法務部等單位所進行的相關民意調查,臺灣有7成以上的民眾贊成維持死刑制度,即使提出如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等替代方案,也有相當比例的民意傾向維持死刑制度。相較而言,雖然獲得支持的比例較少,臺灣仍有廢除死刑的倡議,也因此呈現了不同觀點。不論是支持或反對,在爭論中總...
Podcast
🫶本節目由國家人權委員會贊助播出🫶「政治正確」、「社會正義戰士」(SocialJusticeWarrior,SJW)等詞彙在今日的公共討論中,帶有若干的批判色彩,是用來批評關注性別平權、多元文化、環境保護等議題的個人或群體,認為追求前述議題反而扼殺言論自由,造成社會的反向歧視。從公共議題的討論、職場環境的變遷、乃至於影視娛樂文化的選角與呈現,都會掀起政治正確的論戰。然而追求多元文化、避免歧視,真的會扼殺言論自由嗎?在推動價值之餘,如何避免流於形式,而真正達到消弭歧視的目標呢?臺灣社會的組成相當多元,然而也曾發生過許多涉及種...
Podcast
以揭露自身受害經驗、期待能抵制性侵性騷加害者,讓更多受害人處境能被關注的#MeToo運動,在國際上有許多的回響,而在2023年5月,因為一起政治人物工作者指控遭到職場性騷擾的事件,引發了一連串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的揭露,其中被指控性侵、性騷的不乏各界知名人物,也讓此類利用個人權勢的惡行受到撻伐。#MeToo運動引發全球性浪潮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批評。它使許多潛藏的受害者願意挺身而出、指控濫用權勢逞慾的人,但也將目光聚集在追究個人責任,對於整體制度或法律的著墨較少。而在運動中是否有人挾怨報復、藉機誣賴,是難以避免的...
Podcast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群人努力維護治安、確保人民生活的安全。在知名雜誌的調查中,臺灣社會對他們相當信任,更被譽為是「人民保母」,也顯示這個職業的重要性,他們就是--警察。然而,警察執法過程中可能涉及對人身自由的限制,在發生執法爭議事件時,往往會有「譴責警察執法過當」、「力挺警察強力執法」兩種聲音的論爭。這也涉及到警察執法是否遵守法律規定,或者法律是否應該放寬對警察使用強制力的標準等問題。在論爭過程中,難免會出現較為情緒的意見,例如指責警察素質差勁、是有牌流氓;或者另一個角度則是「不爽你來做」,認為...
Podcast
你會不會也好奇那些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在失去鎂光燈追逐後,案件裡的人物後來怎麼了?在這集中我們找回兩個當時眾所矚目的社會案件:南港小模姦殺案與媽媽嘴命案,回顧事情發生的經過與後續。在兩個案件偵辦過程中,媒體捕風捉影的操作,與民眾排山倒海的輿論,讓案件中無辜者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殺人犯,而在真相揭曉後,他們則成為了無人在乎的受害者。「與論就是一場社會公審。你自以為是的正義,可能把另一個人推向地獄。」《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中曾如此說道。為了避免案件偵辦過程中資訊洩漏,使得社會輿論未審先判,讓無辜被公審的...
請輸入後請按下確認繼續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