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典
圖1使用借貸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使用借貸是一種有名契約,指一方當事人把東西免費(無償)借給對方使用,對方用完後返還原本的東西。例如考生A到試場才發現忘了帶筆,跟隔壁的考生B借筆,B借A一支筆且不收費,事後A還給B的必須是原來拿到的這支筆(而不是相同款式的另一支筆)。法律上將出借物品的一方稱為「貸與人」;借用物品的一方稱為「借用人」。需留意使用借貸必須是無償、不收取對價的,若有收取對價的話,就不是使用借貸契約,而是租賃契約。民法中的借貸還有另一種類型是消費借貸。註腳民法第464條:「稱使用借貸者,...
範本
誰會需要這個範本呢?與他人合作,而共同擁有著作財產權的人會需要。依照著作權法的規定,著作財產權是可能與別人共有的。與別人共有智慧財產權的人,就不能單獨自己利用著作財產權,而是需要全體著作財產權人同意,或者約定由其中一部分著作財產權人來行使著作財產權,例如授權給別人並收取授權金。這份範本可以幫助共有著作財產權的人,了解自己的權利義務,並用契約的方式約定好著作財產權的利益分配。範本的來源多方合作約定共有著作權契約,來自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15),《合約1_多方合作約定共有著作權》,下載Word檔(.docx)請點...
問答
本文先就工作規則的概念進行介紹,次而回答本文底問題。一、何謂工作規則︰(一)「工作規則」見于〈勞動基準法〉第九章章目,就其規範僅有第70、71條。第70條規定僱用人必須訂定工作規則的前提、程序與規定項目,第71條規定工作規則的效力,不得牴觸強行規定與團體協約。(二)工作規則指得是僱用人為了統一勞動條件與服務規律所制定的企業內部規範。有爭議的是,這樣的規範是否需要得到受僱人的同意,始生法律上效力。爭論如下︰1.甲說(單方行為說-免同意)︰此說又稱法規範說,即認為工作規則只要僱用人單方發布,且公告予受僱人周知...
問答
以下回應您的提問︰什麼是「難民」?請問要到什麼程度,才會是「難民」?定義︰根據1951年〈難民地位公約與議定書〉(ConventionandProtocolrelatingtothestatusofrefugees)第一條規定,難民指得是因為1951年所生之事件,而擔心因為自身的種族、宗教、國籍、特定社會團體的成員身份或政治見解而受到迫害,因此逃離母國的人。然而,1967年會員國修改條文內容,將難民定義擴及於任何時間點,而不再陷於1951年前。台灣有處理難民的法規範嗎?我國目前尚未有相關的立法,惟行政院已經提出難民法草案,不過尚未立法完成。 制定難民法之後,內...
辭典
圖1無名契約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法律上沒有特別名稱的契約,又稱為非典型契約,是相對於有名契約的契約類型。因為民法沒有明確規定,只要當事人之間同意、沒有違反民法的公序良俗跟強行規定,就可以成立。無名契約又可以分成2種:純粹無名契約契約的權利義務等內容完全沒有法律規定。混合契約融合了2種以上有名契約的內容,遇到爭議時,要具體看該契約條款涉及哪個有名契約的要素,然後適用該有名契約的規定來處理。註腳邱聰智(2003),《新訂民法債編通則(上)》,新訂1版,頁34。民法第71條:「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之...
專區 - Podcast
有句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意思是優秀的男性不該從軍,後來則成為了軍中的玩笑話。然而在近年臺灣面臨軍事威脅、兵役制度轉型的情況下,包含該採徵兵制或募兵制、役期是否調整,還有教召天數與訓練內容等問題,都受到了許多討論。 「當兵」對某些人來說是難以磨滅的回憶,隨著兵役制度的變遷,每個世代的服役經驗,也能反映不同的時代背景。但也常常引起了「只當1年」、「只當4個月」、「替代役不是兵」等爭論,同樣是履行服役的義務,這幾種制度在法規上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主持人Yt跟Henry將從兵役制度的各種常見問題出發...
專區 - Podcast
您有養寵物嗎?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前9個月,臺灣新增寵物登記數量超過新生兒數量,寵物在今天也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而為了自家寵物的健康,例如添購驅蟲藥物或者是在寵物受傷生病時的用藥,當然就會是飼主們需要注意的課題。 以照顧的目的而言,寵物用藥跟人類用藥相同,我們在取得的時候會希望來源穩定可靠,不至於買到有問題的藥物,否則將可能會造成更多的不便與傷害。既然這樣,辨明有「動物用藥品販賣業許可證」的地方購買動物用藥品,才會更放心。 自家寵物用剩的藥可以上網轉賣嗎?買到分裝的藥品是正常的嗎?本...
辭典
圖1無行為能力人資料來源:本辭典內容/繪圖:Yen依民法第13條第1項,未滿7歲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依民法第15條,經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為能力。依照民法第75條、第76條,無行為能力人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替做出、接受意思表示,無行為能力人自己做的意思表示無效,不能自行承擔法律上的權利以及義務。註腳 民法第13條:「I 未滿七歲之未成年人,無行為能力。II滿七歲以上之未成年人,有限制行為能力。民法第15條:「受監護宣告之人,無行為能力。」民法第75條:「無行為能力人之意思表示,無效;雖非無行為能力人,而其意思表示,係在無意...
專區 - Podcast
時至今日,雖然性並非難以談論的禁忌話題,但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較為隱晦、難以啟齒的,尤其人們對性病可能仍有些誤解,但這些誤解可能會造成當事人的壓力,以致於不敢就醫,錯過了相當重要的治療時間。 事實上,性病的傳染途徑不只限於性行為,也並不是說被傳染到性病就代表一個人「髒」、「下賤」、「關係很亂」。對於性病,我們需要正確的理解與認識,而不必摻雜道德評價。 然而,傳染性病這件事在法律上是怎麼評價的呢?包含梅毒、淋病、菜花等較常聽到的性病,會涉及到傳染病防治法嗎?還是會有其他法規處理呢?而尤其針對愛滋病有所...
問答
1.憲法上的基本權在於給予人民對抗國家的權利,也就是說,以「基本權」要求國家不可以對我這麼作。但在私人之間,因為可以透過刑法或民法加以規範私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因此,不需要援用到憲法層次的基本權利。2.那一般法律領域內,私人間權利之侵害,如本文所提之自由權的限制,可為民法第195條之「自由」,亦可為刑法第302條私行拘禁罪之保護法益「自由」。3.本案中,如果行為人未逾越合理範圍內,本於〈營隊契約〉或相關管理規則,因為已經有相對人之同意,故行為人尚非侵害其自由。註腳民法第195條︰「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
專區 - Podcast
誹謗罪(不是「毀」謗喔)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刑法罪名之一,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報章媒體中,都很常見到它。而在2023年6月份,憲法法庭作出了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針對誹謗罪做出了合憲的解釋,也引起了法律專業人士的討論。大法官在判決中再次宣示了「合理查證原則」的重要性,認為發表言論者在發表足以毀損他人名譽、與事實有關的事情時,必須要盡合理查證義務、可以合理相信所發表言論是真實的,就不會觸犯誹謗罪。而這樣的意旨與2000年所做成的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有什麼不同呢?誹謗罪經歷過2次大法官的審查仍然合憲,真的合理嗎...
專區 - Podcast
上一集法律名詞小學堂節目受到各種好評,食髓知味的主持人決定來尋找法律上非常冷門的名詞,一次說給你聽!在司改國是會議之後,針對法律條文使用生難詞字、艱澀難懂的問題,掀起了如何將法律條文結構、用字調整得讓一般民眾都能了解,能更清楚自己的權利義務的討論。但這樣的訴求高度考驗立法技術,既不能寫得太艱澀或讓專有名詞妨害理解,又要避免讓法條文字太過冗長且不精確,是需要相當時間推動的議題。不過,有些生難詞字的由來其實頗值得細細考究,雖然與我們的生活用語已經大不相同,但也能從用語的流變了解到過去歷史的樣貌。到底...
專區 - Podcast
工作生活忙碌的現代人,多少會遇到這裡疲勞、那裡痠痛的問題,這時如果能來個馬殺雞「鬆一下」,不知道該有多好呢!甚至遇到筋骨疼痛的時候,如果能來個全套推拿整脊治療來處理久坐職業病,是社畜的一大福音。但是等一下!眼前幫你馬殺雞的這個人,真的可以合法從事治療嗎?其實法律上的醫療行為種類多樣,但共通的要點就是只能由具備專業資格的醫事人員才能進行,資格不符而擅自從事醫療行為,是會被處罰的!而例如常見的推拿整脊,其實很可能牽涉到物理治療中的「操作治療」、「運動治療」行為,這時就必須要注意,可不要不慎請密醫拿藥...
專區 - Podcast
隆重歡迎P律師:漫畫法律人生到法律百科錄音!P律師的漫畫風靡大街小巷(絕不誇張!),不論有沒有法律背景,都可以在他的漫畫中看到令人會心一笑的法律大小事,讓法律從業人員更立體,讓大家了解到「法官、檢察官、律師也是人」的一面。讓法律人更親民的P律師,他的靈感是從哪裡來的呢?本集節目很榮幸邀請到P律師分享他的推薦清單,從漫畫到影劇,原來有這麼多精彩作品,可以讓人了解到法律輕鬆有趣,或者掙扎拉鋸的地方。看盆栽可以構思判決?生命有客觀價值嗎?幫壞人辯護的會是好律師嗎?Yt與Henry將邀請P律師分享對相關作品的心得,...
專區 - Podcast
法律名詞有夠多,隨著各類法律知識普及,或者是在影視娛樂作品、網路討論中,時常出現或被使用,然而它們的意思真的是大家講的這樣嗎?精確的使用法律名詞為什麼重要?本集節目中,Yt與Henry將來聊聊以上名詞,以及澄清坊間可能出現的誤會。例如法律是講求用語精確的規範,那「兇」器跟「凶」器有什麼差別?針對知名IP做二創,真的沒有侵害著作權,而是侵害「版權」嗎?在各種連續劇或者是日常爭議中,常常就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有所爭執,然而這會有什麼問題呢?對於法律名詞的誤用或誤解,很可能常常是伴隨某些不精確的概念,有時候...
問答
1.首先應該討論契約成立與否︰(1)按法律行為,違反強制或禁止規定者,無效。民法第71條參照。本條所稱之法律行為,係指債權行為,亦即契約行為而言,例如買賣契約、租賃契約等等。另按任何人不得供應菸品予未滿十八歲者。菸害防制法第13條參照。(2)本件,該買賣香煙之契約,其買受人為未成年,違反法律之規定,該契約無效。因此當事人間並未成立任一契約關係,即不生權利與義務。商家就此並無契約上得以向買受人請求支付價金之權利。2.然而,此並非表明商家沒有其他權利可以主張。(1)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
問答
1.法律概念常作形式意義與實質意義的區分,並給予不同的定義,此有助於雙方對於議題的討論。所謂形式意義,係指僅討論其外在表徵;實質意義,係指討論其內容。「法規命令」這個概念,亦區分為形式意義的法規命令,與實質意義的法規命令。(1)形式意義的法規命令,係指行政機關基於法律授權,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一般事項所作之抽象之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規定。行政程序法第150條參照。(2)實質意義的法規命令,係指就其內容而言,因性質特殊,得經法律授權,以公文程式「公告」或「令」發布之法規範。2.這樣制度的好處是,通常這些技術性...
專區 - 懶人包
在網路世界有許多過去無法想像的事情,正在不停地發生。跟許多素未謀面的人在網路上對話、不用出門就可以直接下訂單買東西,乃至於不用埋頭於百科全書中,上網就能夠獲得許多知識,這些都是今日你我生活中的日常。然而,網路世界帶來便利,同時帶來新的問題,法律百科也是在今日網路世界中,傳遞法律知識的一份子。這個月,我們將與各位粉絲朋友一起來探討那些在網路上隨時可能發生的法律問題。本週就讓我們從「網路言論與妨害名譽」開始吧!-公然侮辱是網路言論中的常見犯罪類型,對別人公然侮辱,也會造成名譽權的侵害,而需要負損害賠...
專區 - 懶人包
上網搜尋需要的資訊,在今天是非常普遍的行為。然而搜尋到的結果究竟是不是值得信賴呢?尤其在社群網站、通訊軟體上有許多訊息傳來傳去,遇到假訊息除了可能會因此被誤導之外,轉傳還可能會踩到法律紅線喔!看到訊息該如何查核?怎麼決定要不要轉發呢?箇中玄機待法科報你知!- 法律裡面其實沒有「假訊息」3個字,而在目前的研究分析中,可能會使用假新聞(fakenews)、錯誤訊息(misinformation)、虛假訊息(disinformation)等詞彙,其中被認為最需要受到法律管制的,是刻意製造的「虛假訊息」,那它會有什麼特徵呢?1.假托使人信賴的外觀可...
專區 - Podcast
正在看這篇介紹的您常開車或騎車嗎?考過駕照了嗎?汽機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也隱含更高的風險。在臺灣,交通事故頻傳是長期受到關注的待解難題,需要從道路設計規劃著手,而用路人遵守交通法規當然也很重要。 「無照駕駛」本身是一件違規的行為,而且沒有駕照相對地代表對於道路號誌、法規不熟悉,駕駛技術與觀念也可能有待加強,所以現行法規禁止無照駕駛,希望能讓用路人的安全更受保障。 不過,沒有駕照就上路雖然值得譴責,但並不表示交通事故中,無照駕駛那一方要負全部的責任。交通事故必須要看當事人在事故當時的各種狀況來...
請輸入後請按下確認繼續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