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一、為什麼不應該偷看或翻拍他人手機?因為偷看或翻拍他人的手機,會侵害到別人的隱私權,所以我國刑法原則上保障個人的隱私有不受侵害的權利。侵害隱私的方式和態樣有許多種,如果是以「偷拍」的方式侵犯他人的隱私,應該比較可能觸犯妨害秘密罪章中的窺視竊聽竊錄罪。二、怎麼樣會構成妨害秘密罪呢?(見圖1)圖1為了蒐集配偶外遇證據,翻拍他的手機內容會犯罪嗎?資料來源:黃蓮瑛、卜浩哲/繪圖:Yen首先,如果行為人「無故」(客觀上沒有正當理由),以錄音、照相、錄影等方法,竊錄他人「非公開」的活動、言論、談話或身體隱私部位,...
問答
買到的商品標籤上面寫的資訊,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才發現原來廠商製造了假標籤後貼上,讓我已為是新品而購買。請問對方有犯罪嗎?
問答
我和交往對象在雙方同意的情形下發生性行為,我上個月滿18歲,對方明年滿16歲,這樣有犯罪嗎?
問答
我國有一民眾至他國留學,因非法持有槍炮彈藥遭其關押,嗣後遣返回國。我國檢察官依「未經許可製造槍枝未遂罪」將其民眾起訴,請問:(一)檢察官將其民眾起訴,是否為《刑法》第7之規定,採「屬人主義」?(二)依《刑法》及相關法規規定,該民眾犯罪構成要件為何?其法律效果為何?
文章
一、什麼是公務員的「職務上行為」?關於「民意代表收錢,替選民施壓公務員做合法行為」是否會觸犯貪污治罪條例不違背職務收賄罪,是一個曾有爭議的法律問題。該罪是處罰公務員針對自己所職掌的公務加以收賄、傷害公務員職務廉潔的行為,而什麼是公務員「職務上行為」,就是判斷是否成立本罪相當重要的要件。過去實務見解對於收賄罪「職務上行為」有相當的分歧。有採「法定職務權限說」與採「實質影響力說」的不同見解,直到2023年經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裁定後,目前統一實務見解。關於不同見解的內容與爭議,說明如下:(一)法定職務權限...
問答
一個人或與三五好友一起創業,可以選擇獨資、合夥、有限合夥?各種組織有哪些差異?
專區 - Podcast
最近讀到一些文章表示,學校因疫情影響而陸續停課,家長為了幫待在家的孩子找些不傷害視力的消遣娛樂,Podcast裡有關講兒童故事的節目變得越來越熱門。因此,我們也想在這個疫情新聞聽到麻木的時刻裡,講一些童.話.故.事,陪伴你輕鬆度過這段難熬的日子。但這次講的9個故事很特別,在這裡我們沒有要平舖直敘地講那些Happyeverafter的夢幻結局,我們會帶著大家用不(很)一(暗)樣(黑)的角度重新認識這些從小聽到大的故事。Yt表示「原來這就是所謂的細思極恐」,這才發現這些童話故事中藏著各種殺人、陷害、性騷擾、逼婚的犯罪行為。...
問答
目前在教育類NGO組織工作,今天於網路上發現有人使用本協會具辨識度的名次作為暑期營隊的標題宣傳。將NGO的產出用在商業模式上是有辦法追究的嗎?在名稱、介紹的文字內容、教材方面有可能會有不同程度侵害到協會權益的地方嗎?另外如果有侵害到權益,有辦法追究對方嗎?謝謝
問答
曾經有看過外籍富商撞死送報生後被判決有罪,卻潛逃出境,需要跟外國政府爭取引渡的新聞。又或者是曾經轟動一時的第一銀行盜領案,當時的車手也曾經被判刑。那麼,外國人在臺灣犯罪,要怎麼樣才會在臺灣被處罰呢?公視新聞網(2019),《林克穎酒駕撞死人潛逃確定引渡無望》,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49926。公視新聞網(2017),《一銀盜領案安德魯3外籍嫌各判刑5年》,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47908。
辭典
刑法處罰的是行為,而非處罰所侵害的的法益個數,故需要用犯罪競合來決定該行為到底要用哪條法條處罰。
問答
新聞上會看到,偷接第四台訊號到自己家,不犯竊盜罪的報導。也偶爾會看到偷牽機車或是偷抓了頂安全帽,使用一陣後歸還,不犯竊盜罪的新聞。到底這些行為,不犯罪的原因是什麼?
問答
現在的人凡事都問網路。我如果在網路上搜索別人,會犯罪嗎?人肉搜索後又把結果公開,會有什麼法律問題?
問答
為什麼法律會設定追訴期,要放過犯罪的人?追訴權時效的意思是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追訴權時效?
問答
罹患失智症者的心智狀態(辨識能力)時好時壞,如果發生打人、偷竊情況,是否構成犯罪?會因為行為當時的心智狀態而有不同嗎?
專區 - Podcast
以揭露自身受害經驗、期待能抵制性侵性騷加害者,讓更多受害人處境能被關注的#MeToo運動,在國際上有許多的回響,而在2023年5月,因為一起政治人物工作者指控遭到職場性騷擾的事件,引發了一連串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的揭露,其中被指控性侵、性騷的不乏各界知名人物,也讓此類利用個人權勢的惡行受到撻伐。#MeToo運動引發全球性浪潮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批評。它使許多潛藏的受害者願意挺身而出、指控濫用權勢逞慾的人,但也將目光聚集在追究個人責任,對於整體制度或法律的著墨較少。而在運動中是否有人挾怨報復、藉機誣賴,是難以避免的...
問答
網友留言「果凍連垃圾都不如」法院認定罵郭台銘判罰8000新聞網址:https://udn.com/news/story/7321/4883179問題1:公然侮辱罪的構成要件為何?如何以刑法評價該網友留言的行為?其刑事訴訟程序為何?問題2:公然侮辱罪最高可上訴至幾審?另依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規定,公然侮辱罪其法律效果為處「拘役」或「9000元以下罰金」,為何能得「易服勞役」?問題3:僅影射而言,本件有無侵害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之權利?
問答
看新聞的時候偶爾會看到「污點證人」這個名詞,例如之前有政治人物收賄,就有報導提到說,其中有人可以變成污點證人,還可以減刑。那為什麼會這樣呢?一樣是罪犯,為什麼有些人可以當污點證人,還可以減刑呢?
問答
要跟別人聯絡的方式有很多,例如Line、FB的messenger,或者打電話,甚至傳真,那監聽可以監聽哪些內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