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我國有一民眾至他國留學,因非法持有槍炮彈藥遭其關押,嗣後遣返回國。我國檢察官依「未經許可製造槍枝未遂罪」將其民眾起訴,請問:(一)檢察官將其民眾起訴,是否為《刑法》第7之規定,採「屬人主義」?(二)依《刑法》及相關法規規定,該民眾犯罪構成要件為何?其法律效果為何?
問答
曾經有看過外籍富商撞死送報生後被判決有罪,卻潛逃出境,需要跟外國政府爭取引渡的新聞。又或者是曾經轟動一時的第一銀行盜領案,當時的車手也曾經被判刑。那麼,外國人在臺灣犯罪,要怎麼樣才會在臺灣被處罰呢?公視新聞網(2019),《林克穎酒駕撞死人潛逃確定引渡無望》,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49926。公視新聞網(2017),《一銀盜領案安德魯3外籍嫌各判刑5年》,https://news.pts.org.tw/article/347908。
問答
買到的商品標籤上面寫的資訊,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才發現原來廠商製造了假標籤後貼上,讓我已為是新品而購買。請問對方有犯罪嗎?
問答
為什麼法律會設定追訴期,要放過犯罪的人?追訴權時效的意思是什麼?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追訴權時效?
問答
現在的人凡事都問網路。我如果在網路上搜索別人,會犯罪嗎?人肉搜索後又把結果公開,會有什麼法律問題?
文章
一、什麼是公務員的「職務上行為」?關於「民意代表收錢,替選民施壓公務員做合法行為」是否會觸犯貪污治罪條例不違背職務收賄罪,是一個曾有爭議的法律問題。該罪是處罰公務員針對自己所職掌的公務加以收賄、傷害公務員職務廉潔的行為,而什麼是公務員「職務上行為」,就是判斷是否成立本罪相當重要的要件。過去實務見解對於收賄罪「職務上行為」有相當的分歧。有採「法定職務權限說」與採「實質影響力說」的不同見解,直到2023年經最高法院刑事大法庭裁定後,目前統一實務見解。關於不同見解的內容與爭議,說明如下:(一)法定職務權限...
問答
新聞上會看到,偷接第四台訊號到自己家,不犯竊盜罪的報導。也偶爾會看到偷牽機車或是偷抓了頂安全帽,使用一陣後歸還,不犯竊盜罪的新聞。到底這些行為,不犯罪的原因是什麼?
問答
我非常想要用自殺或是自殘報復一間醫療機構,因為此醫療機構在處理病情態度非常緩慢,甚至常常將患者延誤就醫,延誤就醫的原因就是想在疫情期間爭取好成績。所以我如果真正實行自殘時間肯定會選擇在疫情過後,用此方式快速提出我的訴求,普通的訴求方式還真不知道要讓其他病友遭殃。我設計的方式大概是吞藥洗腎,或是利器劃傷自己的方式。
問答
我記得過失行為只有「過失傷害、過失致死、過失公共危險」會被判刑,那為什麼之前那個不小心把「學妹抱歉了」打成「下面x起了」的學長(他是用自動選字的,結果選錯字),是已經犯了罪?他也是過失行為啊
專區 - Podcast
以揭露自身受害經驗、期待能抵制性侵性騷加害者,讓更多受害人處境能被關注的#MeToo運動,在國際上有許多的回響,而在2023年5月,因為一起政治人物工作者指控遭到職場性騷擾的事件,引發了一連串性侵害、性騷擾事件的揭露,其中被指控性侵、性騷的不乏各界知名人物,也讓此類利用個人權勢的惡行受到撻伐。#MeToo運動引發全球性浪潮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批評。它使許多潛藏的受害者願意挺身而出、指控濫用權勢逞慾的人,但也將目光聚集在追究個人責任,對於整體制度或法律的著墨較少。而在運動中是否有人挾怨報復、藉機誣賴,是難以避免的...
問答
請問,傳line給和前任的所有共同朋友和客戶,說前任劈腿的荒唐內容,這樣會有妨礙名譽或誹謗罪嗎?或是會犯什麼罪呢?有人說如果先寫下”請勿轉發”或是”我夢見這些內容”等文字,就不會觸犯法律,是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