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6EP39︱

2024-12-25

法科快報:貪污被告被判減刑或緩刑,真的是司法不公嗎?

每逢政治人物涉嫌貪污,除了引起社會譁然之外,也可能導致政治上的言語交鋒。然而為了懲治公務員貪污的「貪污治罪條例」是一部相當需要討論的法規,而其中包含的犯罪型態,甚至是減刑規定,到底長什麼樣子呢?「貪污被告獲輕判,是因為司法不公」這樣的指控,是符合事實還是於法有據?這些其實都要透過對相關規範的理解才能判斷。 行賄收賄、利用職務詐取財物、圖利、財產來源不明……貪污治罪條例所規定的犯罪型態其實相當多,且...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8︱

2024-12-18

關於戒嚴,那些我們該知道的事……

2024年12月3日晚間10時許,韓國總統尹錫悅發表緊急電視談話,表示現行國會受到親北韓勢力把持,為了「剿滅親朝鮮勢力」而進入緊急戒嚴狀態,是韓國自1948年成立以來第17次戒嚴。而在數小時後,即由190名國會議員進行表決、全票通過要求解除戒嚴令,尹錫悅隨後宣布接受國會要求解除戒嚴,戒嚴暫時告終。而韓國後續也進入追究相關法律與政治責任的階段。 此事除了引起許多關注以外,對臺灣而言,也有值得思考的意...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7︱

2024-12-11

法律名詞小學堂Part 3!常被誤會的它們其實是......?

法律名詞有夠多,隨著各類法律知識普及,或者是在影視娛樂作品、網路討論中,時常出現或被使用,然而它們的意思真的是大家講的這樣嗎?精確的使用法律名詞為什麼重要? 本集節目中,Yt與Henry將來聊聊以上名詞,以及澄清坊間可能出現的誤會。例如法律是講求用語精確的規範,那「兇」器跟「凶」器有什麼差別?針對知名IP做二創,真的沒有侵害著作權,而是侵害「版權」嗎?在各種連續劇或者是日常爭議中,常常就未成年子女...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6︱

2024-12-04

吃尾牙,面憂憂?尾牙的法律小提醒

時值年末,到了各個工作場所舉辦尾牙的季節,除了感謝勞工一年來的辛勞之外,也是工作單位中成員彼此聯絡感情的場合。但如果為了籌備尾牙卻造成問題,那可就不太好了。 籌備尾牙跟參加尾牙,是單純的吃喝玩樂抽獎,或者其實是工作的一部分?如果不想跟同事social,拒絕出席尾牙會怎麼樣嗎?在尾牙上擺雞頭決定全體留任或叫人捲鋪蓋,到底O不OK呢? 雖然有些職場文化與習慣,勞資雙方並不會特別爭執,但其實有些事情涉及...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5︱

2024-11-27

性工作者的那些事:公娼、軍中樂園與手天使

2024年10月,第3屆「障礙者需要性遊行活動」於臺北街頭出發,希望各界能夠正視身障者在性方面的權益。長期以來,「性」在社會上被視為是羞恥、噁心的事情,即使今日提倡性自主、性解放的聲音蓬勃發展,仍有許多人保守以對,這些壓抑也讓有需要的身障者難以勇敢發聲。 在臺灣曾有合法性工作者的存在,然而那也象徵一段受到剝削的過往,包含公娼、特約茶室侍應生等具歷史脈絡或因應時代的性工作者,他們的面貌又是如何?在合...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4︱

2024-11-20

法科快報:從墮胎罪修法爭議談罰金刑改革?

在2024年10月,法務部預告將修正刑法墮胎罪規定,其中包含將懷孕婦女墮胎的罰金刑,從3,000元提高為8萬元;意圖營利而犯墮胎,罰金從1萬5千元提高為50萬元,致婦女於死者併科200萬元罰金等等,引起對於婦女身體自主權等權益的討論。 而對此修法草案的平衡見解,則指出墮胎罪近年已經極少適用,本次修正是配合法務部對於罰金刑級距調整而一併修法,並未有想要擴大墮胎罪適用的用意。不過在引發各界熱議與討論後...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3︱

2024-11-13

再戰國會改革?憲法法庭113憲判9判決導覽

2024年5月立法院職權行使法與刑法修正案,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以及民眾發起的集會遊行,再到其他憲法機關(部份立法委員、總統、行政院、監察院)提起憲法訴訟為止,於2024年10月,憲法法庭做成了113年憲判字第9號判決,針對此次修正案的程序與條文內容,進行了空前篇幅的討論。 其中,針對修法過程中有激烈討論的立法過程是否有瑕疵,以及具體內容,包含總統國情報告、反質詢(質詢)、人事同意權、國會調查權...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2︱

2024-11-06

超渡代替引渡?把詐騙犯送到對面真的OK嗎?

2016年時,曾經在肯亞、西班牙破獲臺籍人士冒充中國公安,從事電信詐欺的案件,而在事後,臺籍嫌犯均被送往中國受審。其中西班牙詐欺案的詐騙集團成員在中國服刑完畢,並且於2023年起陸續返台,並接續受到我國的司法調查。 詐騙產業遍及全球,然而當臺灣人在國外犯罪被抓了,該送到哪裡去審判呢?許多新聞留言中,或許會看到「臺灣就是判太輕了,放出來只會繼續騙」、「希望詐騙犯都送去大陸關到死」,或有「超渡代替引渡...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1︱

2024-10-30

當律師還是當法師?通靈律師真毋通?

「律師疑當詐團軍師」、「16律師涉洩密詐騙集團遭起訴」﹒.﹒.﹒.近年屢屢傳出律師涉嫌逾越合法的職務界線,協助詐騙集團犯罪的新聞,除了重傷社會對法律從業人員的信賴外,也讓檢警對抗詐騙集團的困境雪上加霜。 這些與詐騙集團勾結的律師,一旦基層成員落網時,就會馬上冒出來為他辯護,彷彿會通靈一般,所以被稱為「通靈律師」。然而實際上,他們並非真心執行辯護工作,而是協助詐騙集團盯梢,確保基層成員不會供出上游,...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S6EP30︱

2024-10-24

犯罪也有分真假?什麼是假性財產犯罪?

《刑法》第339條詐欺取財罪,是指對別人施用詐術,使他人陷於錯誤並處分財產,而害他人遭受財產損害的行為。 許多債權人遇到欠錢不還的債務人,會利用提起詐欺罪的刑事告訴,來威嚇債務人出面處理民事糾紛。然而,實際情形可能屬於民事上的「債務不履行」,並不涉及刑事責任,此類案件被稱為「假性財產犯罪」。 詐欺罪與假性財產犯罪,二者如何分辨呢?大量的假性財產犯罪案件造成哪些問題?本集節目Henry和Yt將探討假...
閱讀全文 double_arrow
如:法小科
如:legispedia@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