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人您好,以下簡單就民事訴訟法的內容回應您的問題,說明「終局判決」與「確定判決」的差異與關係:
終局判決
當法院認為在訴訟當中,需要釐清的問題已經在審理程序中透過當事人的互相攻防、證據調查,而大致有了結論,就會做出終局判決[1],說明最後法院認定的事實是怎麼樣,以及相關的法律關係應該如何,例如A應該賠B多少錢、C跟D到底誰是X屋的所有權人等等。
當法院認為在訴訟當中,需要釐清的問題已經在審理程序中透過當事人的互相攻防、證據調查,而大致有了結論,就會做出終局判決[1],說明最後法院認定的事實是怎麼樣,以及相關的法律關係應該如何,例如A應該賠B多少錢、C跟D到底誰是X屋的所有權人等等。
確定判決
如果終局判決做出來之後,當事人對於終局判決有不服的話,可以上訴到上級法院[2],終局判決送到受判決的當事人手上後,提出上訴的時限是20天[3]。如果直到不能依法不能再上訴的情況、或是20天時限內沒有上訴,那判決就會變成「確定判決」。
確定判決是不能夠輕易動搖的[4],也會產生具體的效果(法律上會說具有「既判力」)。例如當事人針對同一件事不能夠再起訴[5],以及確定判決可以當作是強制執行的依據[6]。
如果終局判決做出來之後,當事人對於終局判決有不服的話,可以上訴到上級法院[2],終局判決送到受判決的當事人手上後,提出上訴的時限是20天[3]。如果直到不能依法不能再上訴的情況、或是20天時限內沒有上訴,那判決就會變成「確定判決」。
確定判決是不能夠輕易動搖的[4],也會產生具體的效果(法律上會說具有「既判力」)。例如當事人針對同一件事不能夠再起訴[5],以及確定判決可以當作是強制執行的依據[6]。
結論
當法院認為相關事實跟法律可以確定之後,就會作出終局判決,雙方如果對終局判決有不服,可以依法上訴。如果到了無法再上訴或者是不上訴的情況,終局判決就會變成確定判決,產生「確定」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效果。
當法院認為相關事實跟法律可以確定之後,就會作出終局判決,雙方如果對終局判決有不服,可以依法上訴。如果到了無法再上訴或者是不上訴的情況,終局判決就會變成確定判決,產生「確定」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效果。
延伸閱讀:
楊舒婷(2020),《什麼是裁定?什麼是判決?什麼是判例?》。
楊舒婷(2020),《怎麼看懂判決書?判決書上都記載了什麼內容?(一)——民事判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