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成為「高中以下(含幼兒園)老師」的規定,主要是在「師資培育法」中[1]。這部法律在2017年大幅修正,並自2018年陸續施行,因此舊制跟新制已截然不同,須特別注意[2]。
本文以下的介紹會以新制為主,並比較新制與舊制的不同之處。(見圖1)
想成為教師,首先必須將「師資職前教育課程」全部修完,內容包括「普通課程」、「教育專業課程」及「專門課程」:
普通課程[5]是每位師資生[6]都必須修習的共同科目,內容包括:共同國文、基礎英文、體育、通識等。
教育專業課程[7]是指與教育本身相關的基礎課程,像是:教育概論、教育行政、班級經營、教材教法等等。
專門課程[8]則是每位師資生個別選擇的專業科目,例如:地理、英文、數學、音樂等。
完成師資職前教育課程且成績及格者,就可以向學校申請發給「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證明書」。
附帶一提,在舊制下,只要修畢所有職前教育的必備課程後,就可以先取得實習資格;但在新制下,修畢課程後並不會自動取得實習資格,還要再通過「教師資格檢定考」,才能取得實習資格。
舊制是先實習再考教檢,不過教檢並不是百分之百一定通過,事實上,往年的教檢合格率多控制在5至6成[10];但問題在於,師資生已經投入許多時間修習課程並完成實習,若最後無法通過教檢,等於是前功盡棄、徒勞無功,因此新制將教檢跟實習的時間做調動,變成先確定通過教檢後,才可以實習[11]。
實習教師,顧名思義只是實習,而且是以「師資培育在學生」的身分到校外實習,因此要向自己原本的學校繳納學分費[13],而實習期間是半年,也就是一個學期[14]。
至於實習內容可以大分成4個部分[15]:教學實習、導師(級務)實習、行政實習、研習活動。也就是說,在實習期間,除了實際上臺試教,也要跟著前輩學習如何經營班級、與學生及家長溝通,同時也需要去瞭解學校各個行政單位(例如:教務處、學務處等)的工作概況。
此外,以前的實習教師是不支薪的,是直至2022年1月開始,實習教師才享有每月5,000元的教育實習獎助金[16]。
不管是舊制的先實習才參加教檢,或是新制的先通過教檢後才實習,只要完成前面必經階段,就可以取得「教師證書」,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
但取得教師證書並不代表就有教職,教師必須自己去尋找有開缺的學校參加甄選,或參加各縣市舉辦的聯合甄選。不過臺灣近年面臨少子化危機,學生越來越少,各學校不斷縮編甚至廢校,導致流浪教師日益增加,也是我國社會的另一個隱憂。
若有學校單獨開缺或有縣市舉辦聯合甄選[19],教師都可報名參加該校或該縣市的教甄,這是成為教師的最後一道關卡,可能會有筆試、口試、試教、實作等至少2種以上的考試方式[20]。只要順利通過教甄,就算是新進教師了!
師資生辛苦地修課、考教檢、實習,獲得教師證書後,如果沒有通過教甄,就不能教書嗎?若還沒通過教檢、甚至沒上過教程,但想投入教學的人,有沒有機會呢?這時候可以考慮成為「代課」教師或「代理」教師。
之所以會有代課教師或代理教師的制度,是因為正職教師有時候會需要請假數日、數個月甚至1年以上,為了避免部分課程沒有老師授課,學校就會聘任代課教師或代理教師來暫時替補正職教師的位置。
如果學校需要聘任3個月以上的代課教師或代理教師,依法必須進行「公開徵選」[21],而聘任的優先順序可以分成3階段[22]:
所以,即便沒有通過教檢、教甄,還是有機會教書(但至少要大學畢業)。
代課教師,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以「課」為單位,上幾節課就算幾堂課,有課的時候再去學校就好,不用全程待在學校,因此代課教師是領鐘點費(時薪)的[24]。
而代課老師的聘期通常比較短且不固定,主要是代打正職教師比較臨時或短期的缺課,例如1個禮拜的喪假或2個禮拜的婚假等。
至於代理教師則是介在代課教師與正職教師中間的一種職務。雖然代理教師也是用來替補正職教師不在校的空缺,但不同的是,代理教師就算有空堂,也要在學校待命,所以領的薪水是月薪[25],不像代課教師是領鐘點費。
而代理教師的聘期通常比較長,從數個月到1年都有可能,例如校內正職教師打算申請育嬰留職停薪1年、或是開學前夕不慎車禍需住院療養半年等等。這種正職教師的長期缺席,除了例行課程須有人幫忙上課之外,還有其他班級事務及校內活動等也都需要有人處理,比較不適合有課才到校的代課老師負責,因此便有了代理教師的設計。
註腳
陳玠宇(2022),《正職、兼任、代理、代課 教師的工作時間、薪資與年終獎金各有什麼規定?》。
陳玠宇(2023),《正式、兼任、代理和代課 教師的資格和聘任規定》。
黃蓮瑛、黃子容(2022),《正職、代理、代課 教師的保險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