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哪些行為會違反音樂著作權?該如何防止違反權音樂著作權?
問答
如果我方與商家產生消費糾紛,由於商家的態度惡劣,氣不過將而將商家的行為及對話紀錄po上網,但po文內容皆為陳述已發生事實,沒有謾罵及不雅文辭攻擊。1.若是在po文中以任何方式透露商家公司名(例如對話記錄中沒有遮檔商家名稱),這樣會觸法嗎?2.承上,那如果po文中沒有透露商家名稱,但有網友在底下的留言透露商家名稱,這樣該位網友會觸法嗎?(該網友可能是透過某些線索得知商家名稱。例如該商家先前曾把與我方的對話記錄遮住姓名po在自己臉書討拍,而我方po在網上的文章有截他的討拍文的截圖但遮住姓名,該名網友看過該商家的討拍...
問答
常常聽到發生糾紛後,我的權利被侵害了、我被侵權了,為了要求對方賠償,所以要上法院的說法。可是到底實際具體的情況,要符合哪些條件,才可以真的主張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問法條是怎麼規定的?
問答
我想送一點紅包給公務員,會有問題嗎?什麼行為,會成立對公務員行賄罪?這裡的「公務員」包括哪些人?我如果不是送錢,而是其他利益,還會有問題嗎?
問答
我申請加班完成後,公司的網路假勤系統,沒有可以讓我選擇可以換加班費的選項,只能讓我勾選換補休的選項。請問這樣是對的嗎?又網路假勤系統上,有文字說明申請完畢後,必須在3個月的期限內休完,休不完就是我員工的問題,公司不會再讓我延期補休,也不會付我加班費,等於我的加班是做白工。請問這樣是對的嗎?
問答
電腦技術工程師在遠端協助客戶處理問題後,透過電子郵件(E-mail)回報客戶所處理之內容,而客戶也透過電子郵件(E-mail)回覆(例:內容有感謝;謝謝;沒有問題了;可以結案了...等),客戶所回覆的電子郵件(E-mail)是否可以當作完成服務的證明?
問答
1.甲想搶銀行,但遲遲不敢,甲知道自己喝酒後會更有勇氣,遂借酒壯膽,喝醉使自己陷於心神喪失狀態,後拿刀搶劫銀行,甲該如何論罪?2.丙長期酗酒,自知酒後會有衝動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某天丙和朋友喝酒,喝一半突然與丁發生爭執,丙因酒精喪失意識及判斷能力,揮刀砍殺丁,幸好一旁其他友人拉開丙,丁免於一死,丙該如何論罪?
問答
如果不是用金錢,而是用其他東西交換性行為,算性交易嗎?
問答
從小到大都被告誡不要吸食毒品,不然不會有好下場。但是我們對毒品犯罪,似乎沒有我們以為的那樣了解。況且在毒品氾濫的情況下,應該有增加認識的必要。哪些行為屬於毒品犯罪?法律又是怎麼處理毒品的分類,以及之後的處罰、治療呢?
問答
我知道著作權,好像與一般的財產權不太一樣。請問,受著作權法保護的對象,到底是我抽象完成的表達著作本身,還是必須依附在具體出版的書或是網路上公開後的網站主機上面?
問答
請問2月4日母親請代書立遺囑,名下財產只給兒子,不給女兒,立遺囑當下只有兒子和代書及兩位證人在場,隔天2月5日兒子就馬上請代書辦理過戶,請問此行為兒子及代書在法律上是否有所爭議?另女兒事後得知此情況該如何爭取應得權益?
問答
只要做出法律行為(例如:簽契約、租金或利息等)就會一直有效嗎?會過期嗎?
問答
您好。請問法院處理下列事項,是屬於行政行為,或屬於司法權?1.公證2.非訟事件3.律師登錄:這應該算是行政處分?
問答
如果今天透過研究,我設計出了一個全新的、有商業價值的在組織行為學模型。它屬於資訊揭示中有技術思想及特徵者。也有新穎性、創造性及實用性。但它算是法律不予發明專利之項目中的「其他必須藉助於人類推理力、記憶力始能實施之方法或計畫」嗎?究竟有沒有辦法以此OB模型申請專利?
問答
如果家庭中父母對孩子/夫妻之間長期使用極端的言語或行為造成孩子/另一半受到精神上的傷害,如何尋求法律的幫助?
問答
請問同事故意將清潔馬桶蓋之菜瓜布放在洗手台上,使他人誤用於洗滌碗盤長達兩年。對方辯稱大家應使用自己的清潔用具他個人沒有在洗手台洗滌碗盤所以將清潔馬桶蓋的菜瓜布放在洗手台。對話中有明確指出他知道大家都有使用並說某位同事不要惹到他不然他會默默做很多事的言語。雖然已移到洗手台下方但我知道後每日都心生恐懼、噁心。害怕自己仍可能用到不潔的東西污染自己的食物。請問這種行為可否提告。法律上可否給這種人教訓。感謝
問答
今天看到新聞,提到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先生的案件,經過總統宣布特赦。章明哲(2021),〈總統蔡英文首次特赦案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免刑但仍有罪〉,《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033想知道什麼是特赦,也想知道什麼情況下是可以特赦的。另外還想知道,原住民獵捕山羌的行為,真的需要被評價為違法有罪,再經過司法院解釋,再進入總統特赦的方式解決嗎?
問答
新聞上常聽到依殺人罪起訴,或是依殺人未遂罪起訴的報導。不知道未遂的意思是什麼?相對於未遂,是既遂嗎?怎麼區別既遂與未遂?行為不可能造成犯罪結果,是未遂還是不算有犯罪?
問答
請教一下,在犯罪三階檢驗體系裡面,有必須是「刑法上行為」的前提,非刑法上行為例如「夢遊」、「無意識」等。但第三階的責任能力檢驗中,「精神狀態」也會有無意識的情況發生。在行為人沒有故意自陷精神障礙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個案情況是屬於「非刑法上行為」還是19條一項的「無辨識及控制能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