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區 - Podcast
身分證作為重要的證件,常伴我們左右,但是關於身分證,你認識多少呢?實際上它有什麼用途?如果身分證就可以用來證明身分,那為什麼要拿「雙證件」哩?關於身分證還有很多問題,例如上面記載很多資料,被別人看到的話不只會感到害羞,還會覺得自己的資料被看光光,那究竟寫了些什麼?這些資料都記載在上面合理嗎?最後,不曉得聽眾朋友是否曾看過網路上流傳諸如「太可怕了!身分證影本給別人前沒加這『幾個字』,很可能會傾家蕩產...」之類的文章,讓人看了不禁緊張起來,那這些內容是真的還是假的?法律有規定交出身分證影本之前一定要...
專區 - Podcast
時至今日,雖然性並非難以談論的禁忌話題,但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較為隱晦、難以啟齒的,尤其人們對性病可能仍有些誤解,但這些誤解可能會造成當事人的壓力,以致於不敢就醫,錯過了相當重要的治療時間。 事實上,性病的傳染途徑不只限於性行為,也並不是說被傳染到性病就代表一個人「髒」、「下賤」、「關係很亂」。對於性病,我們需要正確的理解與認識,而不必摻雜道德評價。 然而,傳染性病這件事在法律上是怎麼評價的呢?包含梅毒、淋病、菜花等較常聽到的性病,會涉及到傳染病防治法嗎?還是會有其他法規處理呢?而尤其針對愛滋病有所...
專區 - Podcast
來到了大學申請入學的時節,就讀法律系是聽眾朋友們的目標嗎?或者是對於法律系有什麼樣的想像呢?近年來的韓劇《LawSchool》和日劇《女神的教室》,都是以法學教育為主題的戲劇,雖然戲劇與現實總是會有差距,但仍是能傳達法學教育的理念與內涵。 話雖如此,不過大家聽到「法律系」,都還是有一些既定印象,法科的粉絲在IG小調查中給了很多熱情回饋,例如「很會背書」(六法全書背整本!)、「很愛爭辯」、「上課很活潑」,那究竟是不是這樣呢?第5季強棒首發第1集,配合升學季節,Yt與Henry將聊聊法律系的學制、對於法律系的刻板印象,...
專區 - Podcast
《法科!輕鬆點》第4季來到最後一集啦!年初在神秘PM跟主持人Yt與Henry的自虐式行程安排之下,決定朝向「2022年週更」的目標製播...... 「欸......這樣真的沒問題嗎😱」(byHenry) 在各位聽眾朋友的支持鼓勵之下,我們真的在農曆年後開播後,完成了每週都更新的任務,希望能帶給聽眾朋友更多的議題與更不同的感受!《法科!輕鬆點》在推出第4季節目後,後台數據也有持續的增長。有這麼多的收穫,團隊要再次感謝聽眾朋友的收聽,還給我們許多可愛、暖心的回饋,受到如此厚愛的主持人覺得一定是上輩子拯救了世界RRR 在製播最後一集之前,我們...
專區 - Podcast
您曾經在看新聞的時候覺得「法官怎麼會這樣判」嗎?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法律上的疑難雜症,會想要自己做功課來研究嗎?判決書要上哪兒找?寫的落落長,我可以看懂嗎?如果看到各種報導之後覺得想要追蹤後續事件發展,可以怎麼做? 其實判決書離我們並不遙遠,在網路上就能找得到,法律百科網站也有相對應的文章可以參考,法科今天邀請各位聽眾朋友一起動動手,來搜尋一下其實沒那麼神秘的判決書,一起看看當事人跟法官怎麼說。 一般人要怎麼查詢判決呢?閱讀判決書可以做什麼?查不到某人的判決書是國家幫他吃案嗎?常聽到的判決、判例、大...
專區 - Podcast
延續《S4EP11︱精神疾病等於有權犯罪嗎?談刑法第19條的難題》,針對精神疾病患者涉嫌犯罪的爭議,我們檢視了刑法關於責任能力的規定,並試圖說明法律的處理邏輯。但後續還有很多需要被處理的問題,而「判無罪之後要怎麼辦?」、「走在路上都要擔心被精神病患攻擊」的懷疑仍然沒有停歇,這時有什麼法律可以來處理呢? 政府推出「社會安全網」的政策計畫以來,常受到「說好的社會安全網呢」的批評,但其實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照顧、就醫,後續的處理與關懷,乃至於當涉及刑事案件時,如何在程序上加以保障/監管,以及希望精神疾病患者能夠...
專區 - Podcast
生活中有許多著作權問題,或許您沒有注意到,但它一直都在。在2022年經濟部智慧財產局推出「原創我挺你」節目中,曾聊過同人創作、影劇產業、運動賽事、社群經營、圖文創作、音樂演出、出版業跨國授權、時尚界等領域的著作權問題,每集都精彩萬分,歡迎聽眾朋友支持「原創我挺你」,可以找找看Yt跟Henry的聲音在哪裡喔! 2022年悄悄來到尾聲,也是該對著作權問題來個大回顧的時候了!本集節目很榮幸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委託,請到了重量級來賓--智慧局著作權組毛浩吉組長與主持人Yt跟Henry對談,將對於一般民眾常見的著作權議題進行法律...
專區 - Podcast
曾經以「看到老公外遇要把門關起來,假的」一語紅極一時、甚至被做成各種迷因的宗教界人士海◯法師,長年積極倡導宗教放生,而且吸引許多信眾。不只是海◯法師,實際上也不乏宗教人士主張以放生的形式來實踐教義,進而累積福報與功德。 然而,放生實際上需要考量到許多問題,而不是單純「讓動物奔向大自然」而已,如果在不適當的地方放生,可能會造成動物死亡,或者是影響到當地原本物種的生存。所以在法律上,動保法、野保法、漁業法都有相關規定管制放生行為,而從放生的地點而言,如國家公園法、水利法,甚至特定縣市的放生保育自治條例...
專區 - Podcast
您有養寵物嗎?統計資料顯示,2022年前9個月,臺灣新增寵物登記數量超過新生兒數量,寵物在今天也已經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家庭成員,而為了自家寵物的健康,例如添購驅蟲藥物或者是在寵物受傷生病時的用藥,當然就會是飼主們需要注意的課題。 以照顧的目的而言,寵物用藥跟人類用藥相同,我們在取得的時候會希望來源穩定可靠,不至於買到有問題的藥物,否則將可能會造成更多的不便與傷害。既然這樣,辨明有「動物用藥品販賣業許可證」的地方購買動物用藥品,才會更放心。 自家寵物用剩的藥可以上網轉賣嗎?買到分裝的藥品是正常的嗎?本...
專區 - Podcast
🔔溫馨提醒:本集節目含成人內容,請聽眾朋友斟酌收聽喔🔔 延續上週的妨害風化、公然猥褻與穿著打扮、性別運動問題,本週法科要持續挑戰(!?)話題尺度,接力討論那些隨著時代推演,出現在人類社會上的情趣用品,到底是不是一定就違法?關於這個問題,就會牽涉到「保護風俗教化」的法律規定,以及所遇到的「過於保守」、「假道學」等反對意見,中間到底該設下怎麼樣的一把尺。 法律上的猥褻物品要怎樣才算數?世界上其實有很多長得「一點也不色」的情趣用品?有專利的情趣用品比較厲害?主持人Yt與Henry難得打開話匣子,跟聽眾朋友聊聊各種關...
專區 - Podcast
《法科!輕鬆點》的累積下載收聽數正式邁入10萬大關啦!非常謝謝舊雨新知的支持,希望各位粉絲可以給我們更多回饋,也能多分享給您的親朋好友喔!本集節目開頭為了答謝聽眾的踴躍回饋,兩位主持人回覆了近期蒐集到的聽眾Q&A,有在留言區或問卷回饋的好冰友,趕快來聽看看主持人如何招架您的留言吧~~ 在回覆過程中一直道歉的主持人,將接續「道歉」這個主題,來聊聊道歉這件事在法律上怎麼看。不管是要求別人道歉時需要注意的尺度,或者是法律上有沒有辦法要求別人道歉,其實都是常見的問題,也是人情義理跟法律交錯的地方。 發生糾紛時...
專區 - Podcast
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隨著社群網站與社交媒體等數位服務興起,透過這些服務與他人對話、傳輸檔案,在今日極為常見,而如果與他人發生法律糾紛,例如消費爭議、財產糾紛、租屋問題,甚至網路上常見的各種言語衝突,都可能會透過常見的Facebook、Line等服務而留下痕跡。 隨著上述的情況,對話或者留言截圖作為證據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這些對話或留言其實也可能有被刪除、甚至假造的風險,出示截圖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才能讓自己的主張有證據來支持呢? 本次預計推出上下兩集蒐證系列,跟聽眾朋友聊聊關於蒐證的各種疑難雜症,本集...
專區 - Podcast
有句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意思是優秀的男性不該從軍,後來則成為了軍中的玩笑話。然而在近年臺灣面臨軍事威脅、兵役制度轉型的情況下,包含該採徵兵制或募兵制、役期是否調整,還有教召天數與訓練內容等問題,都受到了許多討論。 「當兵」對某些人來說是難以磨滅的回憶,隨著兵役制度的變遷,每個世代的服役經驗,也能反映不同的時代背景。但也常常引起了「只當1年」、「只當4個月」、「替代役不是兵」等爭論,同樣是履行服役的義務,這幾種制度在法規上到底有什麼差異呢? 主持人Yt跟Henry將從兵役制度的各種常見問題出發...
專區 - Podcast
今年8月發生知名藝人駕車時自撞分隔島的意外事件,當時有見義勇為的民眾協助將駕駛與乘客拉出來,這個事件引起了「要不要見義勇為」的討論,有意見覺得要小心,如果救人的時候出了事,出手救人者反而會被告,產生了正反的辯論,然而從法律的角度來看,到底是怎麼樣呢? 有人覺得應該引進國外的「善良的撒瑪利亞人法」,讓勇於救人的善心人士可以無後顧之憂的救人,但其實「法律上免責」跟「保證不會被告」不一樣?真的有一條法律可以讓人完全不會被告嗎? 讓主持人Yt與Henry從新聞事件或者常見的討論開始,跟聽眾朋友聊聊我們可以如何看待...
專區 - Podcast
去年立法院通過民事訴訟法修正案,法院對濫訴的原告、法定代理人,或原告所找的律師,可處最高12萬元罰鍰,還可能要負擔被告的律師費。「為什麼要處罰提告的民眾,憲法不是有保障人民的訴訟權嗎?」、「未來遇到有冤屈想提告,法官是不是就可以輕易判我『濫訴』,然後罰我錢?」消息一出,這類迷思常出現在新聞報導底下。「哎呀~這種事告不成啦,小心變濫訴!」「都敗訴了,再上訴的話就是濫訴了喔!」這集裡,我們會聊聊到底怎麼樣會被稱為「濫訴」,以及為什麼要處罰這樣濫訴的行為,最後也會舉出3個實際被法官判定濫訴的案例,跟著大...
專區 - Podcast
Netflix上映的《Tinder大騙徒》透過三名女性的故事,揭穿一名以色列騙子在交友軟體詐騙數十萬美元的真實犯罪事件,播出後引起社群熱烈討論。碰上騙心又騙財的愛情小偷應該是大家在感情路上最害怕的事,除了愛情的大騙徒,你有發生過什麼不愉快的戀愛或分手經驗嗎?無論你是享受一人生活的單身貴族,或是深陷愛情泥淖的戀人們,配合前幾天情人節充滿粉紅泡泡的日子,這周我們推出應景節目,來聊聊在感情中容易發生(但很少人願意事先討論)的法律議題。從佔據彼此空間的個人用品、送給對方的定情禮物,到同居時共養的毛孩,當濃情蜜意的情...
專區 - Podcast
《法科!輕鬆點》第4季開播以來,終於迎來首位來賓啦!法科很榮幸邀請到愛戶外也愛法律的凹豆律師,來跟我們聊聊登山活動可能遇到的法律問題,以及登山健行的各種經驗分享,喜歡戶外活動的朋友們快點按下收聽鍵吧! 想到要登山,一般人的登山前準備可能是籌備行程,決定要帶多少食物、穿什麼服裝,但法律人登山,居然會想到這些事?在山上想吃熱食,怎麼煮其實大有學問?藝高人膽大所以不想買保險,其實很毋通?揪團上山前,要確保團隊裡面有合格補師? 本集節目將由Henry與凹豆律師對談,深入聊聊步入山林之美以前,上面這些法律問題的答...
專區 - Podcast
誹謗罪(不是「毀」謗喔)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刑法罪名之一,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報章媒體中,都很常見到它。而在2023年6月份,憲法法庭作出了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針對誹謗罪做出了合憲的解釋,也引起了法律專業人士的討論。大法官在判決中再次宣示了「合理查證原則」的重要性,認為發表言論者在發表足以毀損他人名譽、與事實有關的事情時,必須要盡合理查證義務、可以合理相信所發表言論是真實的,就不會觸犯誹謗罪。而這樣的意旨與2000年所做成的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有什麼不同呢?誹謗罪經歷過2次大法官的審查仍然合憲,真的合理嗎...
專區 - Podcast
你有被檢舉過嗎?還是有檢舉別人的經驗呢?曾經有新聞報導「檢舉達人一個月工作8小時,每月收入8-10萬」,你是否也想問檢舉原來這麼好賺嗎?不過有可能當檢舉小尖兵東奔西跑各處埋伏了一整天,最後一毛錢都得不到。檢舉有沒有獎金,除了要看不同縣市的檢舉獎勵規定,依照檢舉項目也會有對應的獎金範圍(有的項目甚至沒有錢QQ),檢舉時還得符合特定規則,才會是有效的檢舉,成為檢舉達人看起來需要經過重重試煉。然而檢舉違規時,有時會引起一些爭議,例如當拍攝對方違規,是否有侵犯肖像權與個資的問題;看到違停的機車,將他遮蓋車牌的...
專區 - Podcast
你會不會也好奇那些轟動一時的社會事件在失去鎂光燈追逐後,案件裡的人物後來怎麼了?在這集中我們找回兩個當時眾所矚目的社會案件:南港小模姦殺案與媽媽嘴命案,回顧事情發生的經過與後續。在兩個案件偵辦過程中,媒體捕風捉影的操作,與民眾排山倒海的輿論,讓案件中無辜者變成了人人喊打的殺人犯,而在真相揭曉後,他們則成為了無人在乎的受害者。「與論就是一場社會公審。你自以為是的正義,可能把另一個人推向地獄。」《我們與惡的距離》劇場版中曾如此說道。為了避免案件偵辦過程中資訊洩漏,使得社會輿論未審先判,讓無辜被公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