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本
一、誰會需要這個範本呢?房屋租賃契約中的出租人跟承租人會需要。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在雙方都同意的情況下,終止租賃契約,可以使用這個範本來終止契約。承租人需要返還房屋給出租人,出租人需要退還押金給承租人。二、範本的來源終止房屋租賃契約書,來自財政部稅務入口網(2023),《終止房屋租賃契約書》,下載Word檔(.docx)請點我,PDF檔(.pdf)請點我。註腳關於有定租期的房屋租賃契約能不能提前終止,其實在法律實務跟學說上是有爭議的,不過從結論來說,依然可以由出租人跟承租人雙方同意後,終止租賃契約。最高法院57年台上字第32...
文章
一、A涉及的罪責在上揭案例事實中,A可能觸犯的罪責是刑法第185條之4的肇事逃逸罪。在偵查中,檢察官會針對涉案事實調查證據;如果,檢察官認為有罪的證據已經充分,一般的檢察官會詢問A願不願意認罪?換言之,就是給A一個選擇的機會,看A的事後態度如何,而決定要不要做出緩起訴處分。在社會新聞中可以常看到「緩起訴」這個法律專有名詞,它與「緩刑」在法律上的效果究竟有何不同?二、緩起訴(一)緩起訴的定義什麼是緩起訴?所謂「緩起訴」的「緩」就是「延緩」,把「緩」這個字套在「起訴」之前,就變成檢察官原本要向法院起訴的案件,...
文章
一、法律條文公然侮辱罪規定在刑法第309條第1項,拆解分析法條文字,可以知道只要符合「公然」、「侮辱」和「人」,就會成立公然侮辱罪;假如是用「強暴」當作侮辱的方式,依照同一條文的第2項則是會導致刑罰的加重。法律上分析一個犯罪是否成立,會依照要件性質的不同,區分為「客觀構成要件」與「主觀構成要件」來做討論。圖1什麼是公然侮辱罪?資料來源:蔡文元/繪圖:Yen 二、客觀構成要件(見圖1)客觀構成要件是法條描述外在上行為人做了怎樣的行為、發生了怎樣事情的文字。由法條拆解我們可以知道公然侮辱罪有以下客觀構成要件:(...
文章
調解,根據調解地點、效果,可以分成兩種:在鄉鎮市區公所進行的調解是鄉鎮市調解,在法院的則是法院調解。圖1鄉鎮市調解、法院調解的區別?資料來源:雷皓明、張學昌/繪圖:Yen一、兩種調解相同的地方(見圖1)(一)調解的開始方式不論是法院調解或是鄉鎮市調解,都是「當事人聲請」為原則,如果當事人不想調解也沒關係,可以直接進入訴訟程序。只有某些案件例外才會強迫當事人即便已經起訴了,也要先進行調解程序,例如交通事故、勞資糾紛、小額財產糾紛(低於50萬)和家庭糾紛。(二)調解成立的效果從最終的效果來看,鄉鎮市調解與法...
文章
試用期是指勞雇雙方用來決定是否要向彼此正式訂定契約的評量期間。臺灣的勞動基準法(也簡稱「勞基法」)目前沒有直接規範試用期,雇主與勞工雙方可以自行在契約內約定試用期的細節。關於試用期契約,有無任何限制?(見圖1)圖1試用期到底是怎麼回事?雇主可以任意壓低薪資?資料來源:雷皓明、張學昌/繪圖:Yen一、勞動基準法中央主管機關勞動部認為,試用期長短可由雙方自行約定。然而雇主如果要解聘試用中的勞工,仍應依照勞動基準法的第11條 、第12條、第16條、第17條相關規定辦理;而且,如果試用後雇主決定正式聘僱勞工,試用期的...
文章
長期照護機構受照護者如果不希望外人知悉自己住在哪個機構、不希望照片被公開等(常有的例子是,年長者不希望過世配偶與前配偶所生子女前來爭討遺產),機構應如何保護其隱私?於日常生活及服務上應如何注意使用、處理受照護者之相關資料?一、一般性的隱私、個人資料保護規範——詳見上篇二、醫療機構及長照機構之特殊規定(一)醫療機構醫療隱私維護規範衛福部對於病患的隱私保護訂定有「醫療機構醫療隱私維護規範」,長照機構本身非醫療機構,並不直接適用此規範,但是長照機構當中也會有醫事人員提供醫療服務,此時受照顧者就會是病人,...
文章
長期照護機構中的受照護者如果不希望外人知悉自己住在哪個機構、不希望照片被公開等(常有的例子是,年長者不希望過世配偶與前配偶所生子女前來爭討遺產),機構應如何保護其隱私?於日常生活及服務上應如何注意使用、處理受照護者之相關資料?一、一般性的隱私與個人資料保護規範我國本來就有保護個人的隱私、個人資料的一般性規定,適用到每個國民,因此入住長照機構的受照護者自然也受到保護。以下簡述這類規定:(一)司法院大法官第603號解釋我國法律對「隱私」沒有直接明確的定義,依照司法院大法官第603號解釋文的意旨,大法官認為...
範本
一、誰會需要這個範本呢?汽車維修業者與需要修車的消費者會需要。根據消費者保護法第17條規定,對於特定行業的定型化契約,會由主管機關訂定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保障消費者權益。而汽車維修也有汽車維修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這個範本是依此訂立出來,供委託修車的消費者、維修汽車的業者雙方參考用。重點包含:(一)業者維修前的告知義務維修業者要在維修前將維修項目及費用告知消費者,且必須經消費者同意後才可進行維修。如果是在維修中發現約定以外的的維修項目待修或超過預定維修費用時,仍應先告知消費者,經其同意後...
文章
有過求職經驗的人都知道,求職是段漫長而煎熬的過程,從一開始填寫和投遞項目內容繁雜的履歷表,到獲得面試機會後,面對面試官詢問各種刁鑽或者很私密的問題,甚至被要求留存身分證件等證明文件,然後回家忐忑的等待錄取通知。求職者即使心裡不願意回答某些隱私問題或提供個人資料,但為了能夠獲得工作機會,往往只能忍氣吞聲,履歷表上所有項目不敢留白,面試官不管詢問什麼問題都會回答,需要留存任何證件就直接繳交。可是招募單位真的有這麼大的權利,可以毫無限制的任意要求求職者嗎?(見圖1)圖1公司可以要求求職者提供隱私資料嗎?...
專區 - Podcast
感謝聽眾的喜歡與支持,經過團隊的幾分討論與長久籌備後,【法科!輕鬆點】第二季正式開播啦!想對聽眾朋友們說的話也都收錄在節目中,好奇我們到底說了什麼,就快來聽吧!好啦~言歸正傳你知道4月26日是什麼日子嗎?除了是蔡依林世界巡演的台北場演唱會,臺南三溫暖業者開始停水的日子,更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在每年的這一天,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想邀請人們重新思考智慧財產對於人們的貢獻,及有了著作權的保障,如何讓藝術創作、科技發明得以蓬勃發展,進而改變人們的生活。而在日常生活中,有關致敬、惡搞的新聞議題層出不窮,只要每...
專區 - Podcast
在上一集《S3EP02︱學生與小資族的租屋指南上:簽約前請注意!魔鬼藏在合約裡》中,我們聊到租屋看房時可以特別留意的眉角,像是判斷面前的人是不是房東的小撇步、合租時要怎麼簽約比較好、實際簽約時有哪些一定要寫清楚跟不能約定的規定等等,為大家補充一些法律背景概念,未來在找屋時面對房東不合理的要求,至少可以知道哪些地方自己可以站得住腳。在找到適合自己的租屋處,慢慢安頓下來後,發現問題好像只解決了一半,從簽約到退租的過程中,還可能伴隨著大大小小的租屋糾紛出現,例如生活公約到底有沒有用、冷氣漏水該由誰來修等等。...
專區 - Podcast
近年來,精神疾病患者涉嫌犯罪,尤其當發生涉及重大犯罪的憾事時,往往受到社會極大的關注,而其中主張「不該用精神疾病當理由而無罪」、「法律都是在保護壞人」的呼聲不斷,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上也有意見主張「廢除刑法第19條」,意思是呼籲廢除「當一個人因心智障礙或缺陷而無法或難以辨識自己行為時,減免刑事責任」的規定。 與此同時,處理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後的刑事保全程序、監護處分等規定也經過了修法,在法律的原則和醫療資源分配之間,同樣引起了專業意見的相當討論。對於如何處理精神疾病患者在涉嫌犯罪後的種種問題,包含...
專區 - Podcast
⚠️前方警示⚠️為配合節目主題,內含部分不雅髒話,請聽眾斟酌收聽你有在網路世界中看過雙方互罵叫囂的吃瓜經驗嗎?或自己就曾是事件的當事人呢?網路使用越來越方便,能跨越時間空間的阻礙將各地人們串聯起來,但另一方面,網路帶給使用者的隱匿性,讓隔著螢幕敲打出來的文字,有時容易變得尖銳無情,各類論壇社群上,冷嘲熱諷、指責謾罵的言論常穿插在留言串中。每個人的言論自由與法律所規範的那條界線到底在哪裡呢?法律百科網站裡關於妨害名譽的內容一直都是很熱門的主題,我們也收到聽眾敲碗想了解群媒體上攻擊他人的文字,怎麼樣會構...
專區 - Podcast
從無名小站到今日的IG、Twitter,每位上傳照片的帥帥水水都可能遭受盜圖冒名之苦,自己的美照被親友或粉絲喜歡當然值得開心,但被盜用去交友、代言,引來不必要的麻煩,可就傷腦筋了! 每個人的肖像(露出五官的人像),在法律上被認為是個人人格的展現,而受到保障。如果自己沒有同意的情況下,肖像遭到他人非法製作、公開、挪作他用(尤其是商業用途),可以主張權利受到侵害,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撤照與損害賠償。 侵害肖像權的民事糾紛,不管是拍別人或是被別人拍,都有許多難題,例如賠償金額到底多少比較合理?在公眾場合被拍就一定...
文章
一、槍砲彈藥刀械屬於違禁物,須受法律管制一般稱違禁物者,是指依法令禁止私人製造、販賣、運輸、轉讓、出租、出借、持有或寄藏的物品。也就是說,一般人如果要支配該項物品前,都需要依據法律向主管機關申請允許後,才算合法。依照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5條、第5條之1及第6條規定,槍砲、彈藥、刀械均屬於違禁物,且均有刑罰及行政罰規範。二、原住民、漁民將合法取用的獵槍或漁槍,未經政府許可,轉讓他人,恐有刑事責任的風險原住民、漁民基於民俗及生活所需,往往須用獵槍或漁槍捕獲生財,但獵槍及漁槍均屬於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
專區 - Podcast
如果住在公寓大廈裡面,對於「管委會」或「管理負責人」應該不陌生,然而他們到底是在做什麼呢?管理公寓大廈真的如某些人說的,又涼又爽還有油水撈嗎?或者其實是雜事多、可能挨告,讓住戶避之唯恐不及的苦差事呢? 從住戶的角度來說,公告不合理、空間要修繕、鄰居很吵鬧、管理費太高、保全疑似打混,這些雜事都需要找管委會,當管委會沒有即時處理時,住戶又該怎麼辦呢? 這一集,Yt與Henry將來聊聊關於管委會(與管理負責人),那些可能讓你意外或不意外的points,聽眾朋友們快按下收聽鍵吧:1.管委會不一定有支薪2.公寓大廈三寶:區...
專區 - Podcast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但世事往往難以預料,有時借出去的錢恰好是讓友誼小船翻覆的那座冰山。如果事先沒有做好準備,當遇到親朋好友欠錢不還時,除了傷心之外還會大傷荷包,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讓自己在借錢出去時妥善留下證據、遇到萬一時能合法追債成功呢? 因為金錢而衍生的民事法律紛爭相當常見,而其中有很多觀念是需要釐清的。例如借錢時沒有簽紙本契約,真的不算數嗎?LINE截圖到底能不能證明對方借錢?面對不還錢的人,可以直接去告他詐欺嗎?這些大家會好奇的問題,本集一次報你知! 話說上集播出後收到粉絲朋友許願製播...
專區 - Podcast
所謂「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隨著社群網站與社交媒體等數位服務興起,透過這些服務與他人對話、傳輸檔案,在今日極為常見,而如果與他人發生法律糾紛,例如消費爭議、財產糾紛、租屋問題,甚至網路上常見的各種言語衝突,都可能會透過常見的Facebook、Line等服務而留下痕跡。 隨著上述的情況,對話或者留言截圖作為證據的情況越來越普遍,但這些對話或留言其實也可能有被刪除、甚至假造的風險,出示截圖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事,才能讓自己的主張有證據來支持呢? 本次預計推出上下兩集蒐證系列,跟聽眾朋友聊聊關於蒐證的各種疑難雜症,本集...
專區 - Podcast
在臺灣,除了自己烹調煮食之外,外食也相當的發達,其中除了餐廳以外,夜市、市場,甚至是辦公大樓或學校附近都可能出現賣食物的攤位,甚至是容易移動的攤車,賣著熱騰騰的蔥油餅加蛋、臭豆腐、雞排、烤香腸,或者是冰品冷飲。除了品項多元之外,時段分布也相當廣泛,飢餓的時候,要找到攤販來滿足我們的身心靈,是相對容易的事。然而,這些再常見也不過的攤販,真的可以出來擺嗎?萬一吃出問題怎麼辦?為什麼有時候會看到攤車在夜市裡大風吹?其實攤販涉及到的法律問題相當多層面,而且雖然我們習以為常,但背後仍潛藏有道路使用、食品衛...
專區 - Podcast
你有坐過博愛座嗎?博愛座對於有搭乘過大眾運輸工具的人來說,應該不陌生。而博愛座也常常衍生出具有爭議的新聞事件,讓原本是優先由身心障礙者與老弱婦孺搭乘的座位,反而成為了道德的枷鎖,這應是最初設計制度時所不樂見的情況。對於博愛座是否存廢,有相當多的討論意見,也經過主管機關對公共政策參與平台的倡議回應的過程。顯示博愛座是一個相當難達成共識的難題。而法律上對於博愛座的規定又是如何呢?現行法對於不讓座的人會有任何處罰嗎?要求別人讓座,會有什麼法律責任哩?本集節目中,Yt與Henry將會從自己的經驗出發,聊聊博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