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我是一年一聘的約聘員工,在2021年2月1日入職簽約到2021年12月31日,在12月底續簽之後2022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但在2月中時預告資遣,理由是還在試用期但不適任,故解聘,但資遣費只給今年的工作天計算,這樣合理嗎?
問答
我在公司已將近22年,接到公司通知要縮減人資,請我考慮資遣或調離外縣市(從北部調中部),請問公司可任意資遣或調動老員工嗎?公司未上市公司去年還有盈利未虧損
文章
圖1竄改食物有效期限,會觸犯什麼罪?資料來源:張靜如/繪圖:Yen一、逾有效日期的食品不得販售(見圖1)(一)食品業者依據產品所使用的原料、製造過程、運輸、儲存及販售環境等因素影響研析產品劣化曲線,藉以推定產品之有效期限,用以確保食品在期限內是安全可食用的,且外觀、味道、質地、風味均維持並符合營養標示。當產品逾有效期限即有可能影響食品安全,是食品逾有效期限不得販售、輸入、輸出,也不可以作為贈品或公開陳列。(二)如果食品業者違反上述的規定,主管機關可以命令食品業者暫停作業及停止販賣,並封存該產品,並可以...
問答
請問一下之前公司3點下班開始算加班,重點來了3-4點不給加班費,要員工從4點開始算起,但是最近又開始正常算加班費了,這樣可以要回之前加班1小時的錢嗎?
問答
公司在舉辦健康檢查之後針對身體健康數值不好的同仁強制要求自費再檢驗與做門診諮詢,並發下切結書要求員工簽名同意公司的做法並且提供再檢驗報告的數據資料與門診諮詢的結果給公司追蹤。雖然知道公司是好心關心員工的身體健康,但是想請問公司這樣要求員工提供猶如個人隱私的檢驗報告與醫生諮詢結果的做法是合法的嗎?如果公司強制要求員工去做檢驗那是否可以向公司申請一部份的檢驗費用呢?
問答
確診員工於5/11確診沒來,直到5/20上班。5/11~5/19共九天(含六日)。公司以1個月30天,只發21天薪資,請問六日公司不給薪,這樣是正確的嗎?有條文能夠參考嗎?謝謝
問答
台灣員工在全球企業公司裡面就職期間,主管是否可以拒絕員工內轉外國分公司職位?如果主管拒絕員工的內轉發展機會,是否已經剝奪員工就職選擇的權利?員工能否要求主管和公司補償?謝謝
問答
美商人資高管強迫員工簽屬自願離職單,也不准員工寫下離職原因,請問人資高管受台灣法律管轄嗎?請問人資犯下甚麼法條?員工是否可以主張回到原來職位?謝謝
問答
今年的1/1最低薪資已調成25250元,但公司將非工資性獎金納入為基本底薪計算,告知員工如此領的錢就有超過基本工資,且原本領薪日以及獎金日為分開領取,為規避法規就將日期調為同一天發放,但非工資性獎金是依照業績表現領取,每個月有多有少,公司還表示如果獎金領了之後不到25150元,會補齊給員工,但這與當初面試的說法都已不相同,請問公司這樣是否有違法?
問答
資方沒有按照政府規定的最低薪資給員工,即使在地方勞工局提告,由於資方可能有認識官員有公務員,結果被壓下來了,是否有辦法再向上一層提告呢?
文章
圖1剪輯不實影片,連同主角名片放上網路,會違法嗎?資料來源:陳麗雯、劉庭恩/繪圖:Yen一、個人資料保護法方面(見圖1)(一)名片與選舉過程發言錄影,是個人資訊,且以任何方式取得個人資料之行為皆屬蒐集名片上載有B之姓名、連絡方式、職業等其他足以直接或間接識別B之資料,為個人資料保護法第2條第1項第1款之個人資料。B基於社交禮儀提供自己名片給A,A並未主動以徵信或是網站搜尋方式取得,但依照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理由,仍屬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蒐集行為。另外B選舉過程的發言錄影是B的社會活動,可以藉影片識別出B,也屬於個人...
文章
一、什麼是包租、代管新政策?在高房價的時代,「以租代買」的風氣盛行,造成租屋需求旺盛;但另一方面,隨著人口結構老化,高齡房東對房屋管理能力下降,可能導致出租房屋意願降低、閒置房屋增加的現象;因此,為了讓閒置房屋更有效利用,並降低租屋糾紛,在2018年6月27日施行的「租賃住宅市場發展及管理條例」明文制定了「包租業」及「代管業」制度,提供為房東處理出租住宅房屋事務的新選擇,並提供協助雙方解決租屋糾紛機制、保障雙方權益。二、包租代管業又是什麼?(見圖1)圖1租賃住宅包租、代管對房東、房客的好處?資料來源:黃...
文章
一般來說,提到「代理」,多數人會直接聯想到代理商,而覺得與自己無關,但其實代理經常發生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只是沒有察覺。舉例來說,有一天,業務員拿著某大公司名片,要來與您簽署經銷合約,你敢簽署嗎?以上情境牽涉到代理行為是否成立,也是最容易發生法律糾紛之處,所以不可不慎,接下來就讓我帶你一步步認識代理。一、代理行為,注重以誰的名義進行生活中為了各種需要,我們需要有代理人。代理發生的原因,一般是基於一定的契約而發生,例如公司僱用員工,代表公司與你討論合約簽署事宜,而這也就是所謂的意定代理。原則上,...
問答
店內的房間租給員工居住,因員工離職,店家通知員工限期辦離(有錄音為證),但員工並未依約執行,反而在未得到店家同意及通知店家下,逕行進入將物品搬走(房客有遙控器),這樣是否構成犯罪
問答
在之前的公司手機貼膜店,不小心將保護貼弄破,公司要求售價的0.7倍賠償(售價600成本不到10塊台幣),之前有簽過員工條約損壞商品須以0.7倍售價賠償,但因為賠償金額高於成本60倍以上,公司總共提出6000求償,所以想請問一下因為有簽員工條約所以一定要照0.7倍賠償,還是可以主張應填補受害人受損利益為限(主張員工條約違反損害求償原則)根據民法損害賠償,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
問答
公司原本皆是依週年制計算給予特休日數,後因作業方式調整於2020年1月起將週年制算法轉換為曆年制,故於2019年12月底有將員工所剩餘之特休天數全數結算為現金。承上因素,有一員工於2018/5/7到職,於2022/4/8離職,2022年度之特休若按曆年制計算,可先取得年資第四年之14天特休,員工離職前已休7.5天,因公司於2019年12月底已結清週年制轉換曆年制前的剩餘天數了,請問已休的7.5天是否為超休?
問答
我司員工在公開平台發文,文中內容已造成毀謗並影響本公司商譽,請問是否可以予以免職處分?
文章
要成為受著作權法保障的著作,依據著作權法相關規定、學理及法院裁判見解,須具備以下必要條件,少了一個,就無法取得著作權,建議大家把這系列文章看完。在這篇要跟讀者說明「原創性」這一必要條件。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著作,除須為人類精神力作用下,具備相當表達形式的文學、科學、藝術或其他學術範圍創作外,更重要的是應具備學理上所要求的「原創性」,否則並沒有加以保護的必要。在判斷「原創性」上,法院陸續發展出更細緻的標準,除了「原始性」,還要有「創作性」。一、原始性所稱「原創性」,早期法院實務見解曾採狹義解釋,即認為...
問答
前幾天收到一封自稱是某國的科技公司,說在國外有拿到營運的合法牌照,但在台灣只有成立辦事處(尚未登記),在其他國家都分別有成立公司。面試中再次詢問公司相關訊息的部分,人資好像對台灣公司名稱.其他國外公司名稱這些都不太清楚,只說台灣的辦事處在某個市的某個商辦(大樓名也沒講),也表示因為是國外公司的關係,不會有勞退,薪資發放也會用台灣的個人名義匯款。另外也強調"客服不會處理到金流部分",想讓我放心。其他的工作介紹感覺就蠻正常的,就是遠端回覆客人問題那些,然後需要輪班等等。(等於客服人在台灣,公司跟網站在國外)...
問答
近期公司居家作業只針對我個人進行全程8小時開啟視訊上班且視訊時是只有我開啟鏡頭4主管對1員工進行查看是否符合規定,是否有相關法條可以參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