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法律百科是分享知識的平臺,這個題目如果是學校作業,仍請您找老師指點更合適喔。這裡僅針對「供述證據」及「非供述證據」稍作說明:供述證據「供述證據」是基於人的知識經驗,而以表示人的思想意思為內容之證據。也就是「以人之認知經驗」作為證據之內容,不限於口頭所為之供述,也包括書面陳述之情形。例如證人之證言、鑑定人之鑑定、被告之供述等,均屬供述證據;非供述證據相對的,「非供述證據」就是並非以表示人之意思或思想為內容之證據,例如:供犯罪所用之工具、犯罪所得等。關於非供述證據之物證,或以科學、機械之方式,對於當...
問答
平常說的「共犯」有法律上的定義嗎?就是指共同犯罪的人嗎?很多人一起犯罪的時候,怎麼分配不同人應該負的責任程度?
問答
本人朋友林先生,簡稱林君,於之前因為一個毒品案遭到警方搜索並帶回警局做筆錄,警方要求林君提供毒品來源進而可以減刑,故林君提供來源為本人,販賣二級毒品安非他命給林君,且口頭提供匯款的金額四萬五千元,且時間也明白指出,及毒品數量,且警方未做查證就對本人進行申請監聽本人之行為,在半年之後警方也確時以監聽方法查獲本人與他人毒品交易,但本人認為林君是污告及偽證罪,本人已對林君提告,而警方是否為合法監聽,因為我完全沒跟林君有在林君提的時間,地點,跟林君無毒品交易,且本人也沒有收到林君匯款任何一毛錢.其警方未經...
問答
旅行業者簡稱(A)協助代辦護照媒介協助女子跨國賣淫!於國外被查獲並進入司法調查!犯罪事實發生時A已回國!依法,A在台灣代辦護照協助出國賣淫除須面臨台灣法律判決以外,若國外判決亦已確定,A是否能會被送往外國接受審判(犯罪地為美國)註:A於法院開庭時,全力配合如實交代並轉為證人,是否可能免除其刑?
問答
如果我在社群平臺(臉書、LINE)用私人帳號按讚、轉載下面兩類型非法內容,會違法嗎?1.誹謗或侮辱他人的言論2.恐嚇公眾的言論3.鼓動、號召眾人一起犯罪的言論
問答
家裡最近要買新車,但因為沒有車庫只有空地可以停,擔心車可能會被竊賊盯上,所以想說裝GPS追蹤器,萬一車被偷了還可以追蹤車子的下落。可是看網路上的說法,好像這樣會有什麼違法讓證據不能用的情況,想知道這種情形會變成犯罪嗎?謝謝。
問答
想問緩刑結束法院是否會用掛號信通知緩刑結束通知?如果沒有收到緩刑結束通知是否就當作沒有犯罪?
問答
如果一間公司他的商標被人仿冒,這樣子不算是構成犯罪嗎?如果大同公司的產品是大同電鍋,有人仿冒電鍋,叫大桐電鍋,外觀也相似,讓人以為是大同電鍋的相關產品或合作廠商呢?主力商品就是電鍋甚至具體象徵也是電鍋,何來無犯意?或罪疑唯輕如果一個企業標誌是Z:G那你弄一個S:G你不說不像別人都覺得像
問答
被調查的犯罪嫌疑人或新聞媒體,是否受偵查不公開限制?違反偵查不公開要負什麼責任呢?
問答
電影裡會出現利用測謊,判斷人有沒有犯罪。到底什麼是測謊?被要求測謊,可以拒絕嗎?法院判決講求證據,測謊可以當作證據嗎?有什麼要件?測謊的結果可信度高嗎?
問答
立切結書人參加貴校辦理之代理教師甄選,如有下列情形之一時,無異議放棄錄取資格或聘任資格,倘涉及偽造文書或違反聘約,願意負相關法律責任,特此具結。一、繳驗之各種證明文件如有偽造或不實。二、冒名頂替。三、經通知錄取,未依規定時間報到。四、具雙重或多重國籍。五、所具學歷為外國學歷者,經教育部國外學歷查證要點規定查證有不符或不予認定情形。六、有違反教師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及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聘任辦法等相關法規所規定情事。七、有涉及性別平等教育法、性騷擾防治法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等相關法規定...
問答
公司的商標過期了,因為營業額不高,所以目前沒有續約商標.請問同業是否可以使用我的商標呢?如果有人拿我的商標作為新的犯罪使用,我們公司是否有延伸問題呢?
問答
買到的商品標籤上面寫的資訊,與實際情況不符合,才發現原來廠商製造了假標籤後貼上,讓我已為是新品而購買。請問對方有犯罪嗎?
問答
甲為犯罪人乙為甲的友人甲教唆乙替甲自己的犯罪作偽證,甲是否成立教唆偽證罪?甲教唆乙來頂替甲自己的犯罪,甲是否成立頂替教唆罪?乙教唆甲湮滅甲自己的犯罪證據,乙是否是教唆湮滅證據罪的教唆犯?還是直接論正犯不討論是否教唆?
問答
由於網路有方便匿名與快速轉發訊息的特徵,散布裸照的情況常常發生。散布裸照的人,應該會有成立犯罪的可能。不知道具體可能觸犯了什麼罪呢?
問答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3條下列事件,由少年法院依本法處理之:一、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二、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而認有保障其健全自我成長之必要者:(一)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二)有施用毒品或迷幻物品之行為而尚未觸犯刑罰法律。(三)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前項第二款所指之保障必要,應依少年之性格及成長環境、經常往來對象、參與團體、出入場所、生活作息、家庭功能、就學或就業等一切情狀而為判斷。其中...一、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
問答
如題,如果有人用臉書(Facebook)或IG之類的社群軟體發文,辱罵我各種粗話跟貶意詞,已經到了侮辱人的程度,但他有鎖好友,只有他的好友(約兩百多人)看的到,這樣會不會成立公然侮辱罪呢?還是因為有鎖權限就不算犯罪?
問答
本人在泰國的時候誤刷了本國人先前授權於我于幫她買東西而被記錄綁定于手機,而導致在泰國不小心誤刷到她的卡,兩筆金額不到四千,我于一審辯如果真要盜刷何必用真實身分去訂房,且在泰國七天也只有那兩筆,原審與一審都認為我盜刷硬要咬定我不可,如果今天我要盜刷就不會用自己真實身分了更何況只有兩筆,要是真的犯罪我一定是直接刷爆隱藏身份還不至於被查到是我,我這些辯解都沒有用,我很冤枉不甘心,請問我可以直接跟泰國法院認罪自首?一樓留言為我上訴的理由。
問答
少事法第27條提到,若少年觸犯刑罰法律,且犯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事件繫屬後已滿二十歲,應以裁定移送於有管轄權之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但是27條第3項又提到少年犯罪時未滿十四歲者,不適用。想請問,若犯罪時未滿14歲,但事件繫屬後已滿20歲,還是由少年法院審理嗎?或是應移送地方法院檢察署檢察官?
問答
當時路上遇行車糾紛因對方違規當事人受到驚嚇爆粗口對方下車後行走至當事人機車旁邊當事人並未發現對方從後方表達不滿並開嗆當事人是否沒被處理過?手拿著鑰匙當事人是個外送員被嚇到在機車上不敢移動綠燈也不敢離開直至對方離去才敢移動這是否構成刑法強制罪以及恐嚇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