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前項決議之會議紀錄依第三十四條第一項規定送各區分所有權人後,各區分所有權人得於七日內以書面表示對意見。書面對意見未超過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半數時,該決議視為成立。」我們社區開完區權會並沒有進行上述的步驟,僅公告會議紀錄,請問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怎麼處理呢?區權會的決議是不是就不具法律效力了?需要再召開一次臨時區權會嗎?
問答
公務車輛違規停車,也受法令規範,檢舉方式與一般車輛相同發現車輛違規停車,除了交通警察和交通助理人員(警察局為執行交通稽查需要雇用的工作人員)可以檢舉違規停車,民眾也可以向公路主管機關(例如:交通部公路總局全國各監理機關)或警察機關檢舉。對於違規停車,公務車輛也常有裁罰案例。以臺北市為例,曾有新聞指出,2015年的市府公務車違規件數為1,177件,其中以違規臨停為大宗,且歷年前三名單位分別是警察局、環保局與消防局。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政府交通局官網有載明:對於市府正副首長、民意代表、司法機關及偵防警備車等...
問答
請問,如果同儕在背地製造謠言,指稱我與主管私下關係匪淺,也不知道是否有散發出去(1/27才得知),導致我因此上班上的很痛苦,且也不知道離開此工作,我的名聲是不是已經受損,會不會找不到相關領域的工作了,隔天我就告知主管此事,我因而申請調點,必須重新找房子搬家,重新適應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但對於我的申請,及心理所承受的痛苦挫折和壓力產生的影響,公司並沒有特別的動作,主管也只是開小會,叫大家不要無中生有,至於我的申請,2/22日總經理只給我不到她抽一根菸的時間來關切原因,甚至連面談都不算,就趕高鐵走了,請問我...
問答
我的家人在網路上買了三件衣服,實物與賣家照片不符我們想退貨,但賣家在產品說明的地方寫說,退貨要買家自付運費,想請問這是我們買家必須負擔的部分還是賣家依舊要照法律規定不能跟買家收取運費?
問答
觀念釐清︰運輸契約是發生在運送業者與乘車旅客間,而司機作為運送業者之受僱人,為其契約上之履行輔助人,並非契約之當事人。其簡化案例如下︰簡化案例甲為運送業者,其僱用乙作為其駕駛員。一日,婦人丙攜幼兒,乘坐乙所駕駛之公車,其兒於車上哭啼,司機乙認為已經影響其駕駛,故停車於路間,婦人丙見眾人苦等於車上,心中有所為難而下車離去。在民事上,就要看雙方當事人的契約怎麼形成,以便處理此情況︰是否存有拒載之規定︰當事人之契約中是否有拒載之規定,若有,則依照契約明定,若無則依照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第57條之規定︰舉例...
問答
您好:2歲左右父母離婚,自2歲起均由母親支付養育及學費等所有費用,父親極少探視.於2個月前因出現精障或失智問題...?在大馬路上或橋上橫衝直撞,被路人通報警察並由社工安置在長照機構.因為從親戚口中知道,父親銀行應尚有100萬餘額並有領勞退每月約1萬.請問(1.)屆時收到社會局或長照機構的帳單金額,是否會已經扣掉父親的活存金額及勞退年金後的差額?(2.)請問是否可先申請免除/減輕扶養義務或等收到帳單後再申請會較合適?(3.)請問大約哪個時間點會收到安置費用的帳單?謝謝.
問答
某天深夜遭遇有人開啟門把,徹夜無法入眠,也報警求救,但警察說明無任何意外無法立案偵查前往,向房東反應以其它房客朋友拜訪無方向感誤以為是出口處而誤觸,但三分鐘後有另一房客回來,立即訊問是否有遇見誰,但他說沒有人,自此心感受恐懼恐慌無法入睡,想搬離此屋,但是否有違約問題,需負擔違約金呢?謝謝郭玉慧
問答
媽媽在去年已經先過世了,外婆在今年2/15過世,在2/27以前不曾來往的舅舅透過line訊息表示外婆在離世前,因幫助其他親屬而欠銀行貸款,所以要彭先生辦理拋棄繼承以免背負債務,並寄了保險理賠申請書及繼承系統表。3/1收到信件請假安排處理後續拋棄繼承的動作,彭先生突然覺得不妥,東西已經備齊拋棄繼承的資料,但沒寄出就停止往下流程3/5二舅舅line訊息詢問是否有處理(沒說處理什麼),彭先生便回應正在進行中,寄回了理賠申請書,想說二舅舅應該是積極追蹤保險理賠3/7二舅舅line訊息告知彭先生已經收到信件,但又再次詢問關於彭先生有沒...
問答
請問我車子去實體店面裝安卓機當天晚上就出現盲點偵測有問題告知店家後又回去店家檢查結果原廠的模組娛樂系統音源又出不來倒車也沒警示聲店家判定是原廠的模組壞掉但是沒裝之前都沒事裝完才發生這樣的事現在店家推拖不是他的產品問題只願負責二手模組但是二手模組原廠也不能用只能裝全新的原廠模組店家現在不處理也不回應請問我該怎麼辦?
問答
民法原則採限定繼承制,不必特別聲請,拋棄繼承必須聲請。在限定繼承的情形中,如果同時有多個債權人,必須依各債務金額比例,以全部遺產分別償還。以下詳細說明:限定繼承和拋棄繼承該如何辦理?限定繼承民法原則採限定繼承制,也就是說,一旦繼承開始,直接就是限定繼承,不必再做什麼程序,包括原問題中的「聲請」也不需要。拋棄繼承辦理時間知道可以開始繼承的3個月內向法院辦理。辦理文件聲請狀、被繼承人的除戶謄本及死亡證明書、拋棄繼承人的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 已通知因為聲請人拋棄繼承後,而成為繼承人者的證明(如繼承權拋...
問答
寵物在法律上的地位是「物」中的「動產」,如果要判斷寵物歸屬於誰,其實就是在討論寵物的所有權。可依照「寵物登記(植晶片)」的飼主名字作為所有人的判斷參考,但不一定代表登記的飼主絕對就是所有人。實務上一般會以寵物登記的飼主名字作為判斷參考如果是共同領養的情形,只能以其中1人作為寵物登記的飼主。依動物保護法第19條,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的寵物,必須辦理寵物登記,並植入晶片,以證明飼主的身分。如果寵物轉讓、遺失或死亡,也必須向登記機構辦理。目前,中央主管機關行政院農委會規定「犬」要強制辦理登記;也有縣市政府以...
問答
個人資料保護法規定,公務機關要蒐集處理個人資料的話,一定要是為了某個特定的目的(不能只籠統說為了公益這個目的),而且必須是因為以下三種原因之一:1.還在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2.經過當事人的書面同意,或是3.對當事人權益無侵害。原則上,公務機關只能在執行法定職務的必要範圍內利用個人資料,而且還必須是在原本蒐集時所說的的特定目地內。如果公務機關要在當初所說的目的以外使用個人資料的話,就必須符合個人資料保護法第16條但書的規定;詳細請見本站韓瑋倫(2019),《個人資料保護法對於公務機關,是怎麼規範的?》的...
問答
甲乙同自B2進入電梯行至1F丙進梯2F乙出梯甲閉目養神中忽聞言丙:妳沒有按電梯甲睜眼看看電梯面板不知道丙在說啥我有按我要去的樓層呀?滿臉問號?丙:妳比較近妳怎麼不按電梯關門?甲:(一下反應不過來)啥???我該替你按嗎?丙:有你這樣懶惰阿~你不要臉!!!怎抹就這樣我就不要臉了,這破事我實在是過不去,活過半百半生清明,第一次竟是在這種情況下被人家罵不要臉!好痛苦~因為我有罵回去所以這事請問我還能告他嗎?
問答
因工作環境斜坡溼滑跌倒,請假掛急診,原本應該是請公傷,但公司讓員工申請休息日加班(原本月休8天少休一天);這樣是符合規定的嗎?工作環境危險的斜坡處於工作期間必經之地,已有多名同仁跌倒受傷,主管有申報過仍長期未改善,如果要申訴的話,要如何處理?
問答
各位法界前輩們平安。我有個有身障第一類的朋友,她被詐騙5000台幣不等。昨晚(3/26)我已陪同其住所之轄區派出所報案。但因為她家人已經到場,所以我就離開了,後續她和我口述,承辦員警有對她做一個叫做「警訊筆錄」的文件,還有一份「受理案件證明單」在她那邊。但由於她是身障者(我沒有歧視的惡意)所以她表達不清楚,承辦員警也不知道如何受理此案件。照常理,這筆錢應該要不回來,但若是警方找我朋友做第二次的警訊筆錄,我和她只是朋友關係,我的身份能不能陪同她一起製作第二次警訊筆錄?謝謝各位法界前輩
問答
「108年開始,老公寓加裝電梯補助門檻放寬,且上限提高」已經有相關規定了內政部部務會報於2018年11月通過「無障礙住宅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修正草案,放寬5層以下公寓大廈改善無障礙設施補助門檻,僅須共有人及應有部分過半數,或應有部分逾2/3同意。另,內政部於2018年10月1日也已訂定發布「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設施申請補助作業要點」,自明(2019)年起,每案最高補助金額將由116萬元提高至216萬元,以加速推動無障礙住宅。因此,「108年開始,老公寓加裝電梯補助門檻放寬,且上限提高」這個消息是真的,現行有效的規定就是「無障礙住...
問答
(一)警察職權行使法之規定依警察職權行使法第六條規定:「警察於公共場所或合法進入之場所,得對於下列各款之人查證其身分:一、合理懷疑其有犯罪之嫌疑或有犯罪之虞者。二、有事實足認其對已發生之犯罪或即將發生之犯罪知情者。三、有事實足認為防止其本人或他人生命、身體之具體危害,有查證其身分之必要者。四、滯留於有事實足認有陰謀、預備、著手實施重大犯罪或有人犯藏匿之處所者。五、滯留於應有停(居)留許可之處所,而無停(居)留許可者。六、行經指定公共場所、路段及管制站者。」 按問題所述情況,除了未戴安全帽以外,警察...
問答
《身心權益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公家機關與民間企業定額僱用身心障礙者,保障其於工作職場享有特權避免被歧視。請問這項法律是屬於積極平權(優惠性差別待遇)還是消極平權呢?
問答
關於您提到的問題,本文想以一較長的篇幅進行撰寫,蓋此問題涉及人民土地所有權限制的憲法爭議。本文將以下兩部分進行論述,一、行政法上對於騎樓的使用、收益限制(即提問回答);二、此行政法涉及的違憲爭議。一、行政法上對於騎樓的使用、收益限制︰(一)道路使用限制︰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依照道交條例第3條之規定,騎樓可能為1.道路;或2.人行道。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八十二條第一項第十款規定,未經許可在道路版設攤位者,主管機關除責令行為人即時停止並消除障礙外,處行為人或其雇主新台幣一千二百元以上二千四百元以下罰...